第243章 被动的野望

时光荏苒,河口镇外农家院落。

冷雨警戒。林好坐在桌边,看着面前白纸上的线条。

他放下笔。

赤塬根据地要来人。东岛人也可能接触。黑风寨成了焦点。

远处一辆马车靠近。赶车老农带关中口音。

车上下来三男一女,穿着粗布衣,眼神警惕。

为首戴眼镜的男人对冷雨点头:“同志你好,我们是赤塬根据地来的。”

冷雨:“进来吧,林大帅在等你们。”

几人进院,看向林好。

眼镜男上前伸出手:“您是林大帅吧?我是赵明,赤塬根据地来的。”

林好起身握手:“赵同志,辛苦了。”语气客气。

赵明:“不辛苦!林大帅你们跟老毛子硬碰硬,不容易!赤塬根据地同志佩服你们!”声音洪亮。

李墨涵端着搪瓷缸子出现:“赵同志,喝口水!咱纵队条件艰苦,待客还是周到的!”

赵明接过水缸道谢,目光扫过院子,落在马车上。“林大帅,这是赤塬根据地送来的药品和种子。”

随行人员开始卸货。几个箱子里是药品。还有牛皮纸包的种子。最后拖下一个麻袋,装着洋葱。

林好走到麻袋边,抓起几个洋葱闻了闻。“洋葱…真送来了?”

赵明笑:“是啊,林大帅。你们要的洋葱种子,凑了这一麻袋。试试看能不能种活,种不活当菜吃。”

林好嘴角动了动。(拿洋葱当主食?赤塬根据地同志挺实在。)

他脸上露出感激:“太感谢了!雪中送炭!这些东西太重要了!”

李墨涵帮腔:“是啊!赤塬根据地同志高风亮节!我代表纵队谢谢你们!”

王大彪在后面问:“大帅,有药就好!兄弟们受伤缺药!这洋葱…能吃?”他拿起一个洋葱掂量。

林好瞪他一眼。(就知道吃!我要用它搞事!)

他对赵明说:“赵同志,屋里坐!外面风大。”

他把赵明让进屋。屋里有土炕、桌凳,收拾干净,烧着火。

众人落座。林好倒热水。“赵同志,喝口热水。咱们聊聊。”语气认真。

赵明点头:“林大帅,这次来,除了送物资,还想谈谈合作。”

林好:(合作?正题来了。)

他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赵同志请讲。”

赵明:“林大帅,你们抗击白熊打出名堂,赤塬根据地佩服。现在国家岌岌可危,反东岛是主要任务。白熊联邦…意识形态不同,但也是反法西斯的。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反东岛,反对霸权主义!”

李墨涵点头:“联合反东岛,反对霸权!说得好!赵同志!”

王大彪挠头:“啥玩意儿?”

林好嘴角动了动。(老李又来了。)

他看着赵明:“赵同志,联合反东岛,我们赞成。打鬼子是共同责任。但怎么‘联合’?我们地处偏僻,兵少武器差,跟赤塬根据地相隔千里,具体怎么操作?”语气显出困难。

赵明微笑:“林大帅,困难肯定有。办法总比困难多!赤塬根据地很有诚意。可以先建联络渠道,通报情报,交流经验。你们抗击苏修的经验,对我们有借鉴。我们也可以力所能及提供帮助。”

他停顿一下,试探问:“不知林大帅你们现在,武器装备方面,有什么困难?我们赤塬根据地不富裕,但挤一挤,总能拿出些东西。”眼神期待,带着好奇。

林好心中一动。(武器装备?他们…是想打听我的底细?还是…真的想支援我?)

他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叹了口气。

“唉…赵同志,说实话,我们这武器装备…那叫一个…寒酸!都是些土办法,凑合着用。就说这枪吧,大部分还是…老套筒,汉阳造,少部分是…缴获的莫辛甘纳和三八大盖。重武器…就更别提了,几门…不知道哪儿来的老炮,勉强能响。要说精良的武器…真没有。我们…主要还是靠人,靠兄弟们不怕死,敢拼命,还有…一点点运气。”

他指了指屋角,那里放着几支…擦得锃亮的“黑风二八大杠”。

“你看,我们现在,运输都靠这个,自行车!条件…艰苦得很呐!”

他故意强调“艰苦”,“土办法”,“运气”。

赵明顺着林好的目光,看向那几辆自行车。

又看了看屋里的陈设,确实简陋。

再联想到之前西方记者报道中,那些“蒸汽迫击炮”,“沼气弹”,“自行车加特林”之类的“土味武器”。

以及情报部门收集到的,关于林好出身草根,靠着个人魅力和一些…“奇谋妙计”聚拢人心的信息。

他心里,渐渐信了几分。

(看来,这个林好,确实是个…实干家。不尚虚名,务实肯干。那些“黑科技”,恐怕…真就是些土办法,加上运气,还有士兵悍不畏死的结果。)

他对林好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干大事的人!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实际出发!值得合作!)

他脸上露出更加真诚的笑容。

“林大帅,您太谦虚了!能用土办法打退苏修的进攻,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这说明,你们的战术思想,是非常先进的!赤塬根据地的同志们,对你们的…土味…啊不,创新精神,非常赞赏!”

他差点说漏嘴。

李墨涵在一旁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赵同志,说得对!一把捻啊杂!您真是有文化!我们大帅,那可是…智慧与力量并存!”

他越说越离谱,又开始奇怪的“宣扬”了。

王大彪彻底懵了,扯了扯李墨涵的袖子。“老李,你又说啥鸟语呢?一把捻啊杂,是啥玩意儿?”

李墨涵瞪了他一眼。“一把捻啊杂就是…学问!知识!你个粗人,懂个屁!”

林好扶额。(完了,老李没救了。)他赶紧打断李墨涵的“知识”讲座。

对赵明说:“赵同志,合作的事,我们可以慢慢谈。今天…先吃饭吧。我们这儿…也没啥好东西招待你们,就吃点…土豆炖粉条,再加点…洋葱,管饱!”

他指了指那麻袋洋葱,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赵明也笑了。“好啊!能吃到林大帅亲手种的…啊不,赤塬根据地送来的洋葱,是我的荣幸!”

中午,众人围坐在桌边,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土豆炖粉条,配上…生洋葱蘸酱。

味道…一言难尽。

但气氛,却很融洽。

双方初步交流,还算愉快。

约定保持联络渠道,后续再谈具体合作细节。

下午,送走赤塬根据地代表。

林好站在院子里,看着那麻袋洋葱,陷入沉思。

李墨涵凑过来,兴奋地说:“大帅!赤塬根据地来人了!这是个好兆头啊!说明我们…被重视了!接下来,是不是该…扩大队伍,搞个…第二纵队,第三纵队?”

王大彪也在一旁摩拳擦掌。“大帅,啥时候打鬼子?俺老王手痒痒了!”

林好没理他们。

他弯下腰,抓起几个洋葱,仔细端详。

(洋葱…这玩意儿…除了吃,还能干啥?刺激性气味…催泪…)

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催泪弹?土法催泪弹?好像…可以搞搞?)

他立刻转身,对李墨涵说:“老李,去!把咱寨子里…不,根据地的…医书,农书,凡是跟植物,药材有关的书,都给我找来!快!”

李墨涵虽然不知道林好要干什么,但还是立刻执行命令。

“是!大帅!小的这就去办!”

他一阵风似的跑走了。

王大彪一脸疑惑。“大帅,你要书干啥?要看书识字了?”

林好神秘一笑,拍了拍麻袋洋葱。“彪哥,咱要搞点…新玩意儿!保证让小鬼子…还有老毛子,都…闻风丧胆!”

黄昏时分。

指挥部。

林好再次摊开那张黑北地图。

煤油灯下,地图上的山川河流,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手指,在哈霜城,丹江,哈齐尔…等几个城市周围,缓缓划过。

目光,最终停留在地图的…更北面,更广袤的区域。

之前的战斗,虽然击退了白熊联邦军,但…消耗太大。

“泔水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出去。

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扩张,为了…资源。

为了…更大的地盘。

为了…更多的…可能性。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黑风寨…不能一直窝在这个小山沟里。我要…走出去!我要…控制整个黑北!甚至…更远的地方!)

这时,李墨涵抱着一摞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大帅!书…书都找来了!医书,农书,还有…《本草纲目》!都在这儿了!”

林好接过书,翻开泛黄的书页。

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鼻而来。

他低下头,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洋葱的…“妙用”来。

李墨涵看到林好又对着地图沉思,手指在北面划过,激动地对王大彪说:“看!彪哥!大帅果然志在北方!‘北定中原,饮马贝加尔’!这是要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啊!”

王大彪也兴奋地搓着手。“好!打到北边去!听说那边冬天更冷,但地更大!能种更多土豆!到时候,咱黑风寨…啊不,自卫军,就能吃上更多土豆了!”

林好听到他们的解读,满头黑线。(北定中原?饮马贝加尔?封狼居胥?种更多土豆?你们的脑洞…无敌了!)

但他也没反驳。

只是默默地…翻看着手中的医书。

内心深处,一颗…“野心”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

第二天,清晨。

林好找到陈博文。

“老陈,咱们得升级一下防御工事了。特别是…那个东岛人的乌龟壳要塞,得好好改造改造,让它变成真正的…‘龙口’!还有…武器方面,我有点新想法…”

他神秘地笑了笑,指了指角落里,那麻袋…散发着辛辣气味的…洋葱。

陈博文推了推眼镜,一脸平静。“大帅,您又有什么…‘新奇’的想法了?”

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一丝…期待,还有一丝…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