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老爷好久没有笑过了
“殿下的意思老臣明白了。`r¨c!y·x`s\.?c/o?m?”
沈清欢点点头,不愧是老臣,一点就通。
屋内罗二老爷和罗三老爷互相看了一眼。
怪不得他们大哥对这位大乾的长公主这般恭敬,要知道就算是先前面对苍梧的皇帝他也带着审视和不满。
而对这位长公主却除了恭敬还有些欣赏。
经过刚才这位长公主对苍梧国目前的形势以及百姓民生的分析和给出的建议上来看。
这位长公主可不是什么只知道享受百姓供奉而被娇养长大的贵女。
言辞之中对种地和民间疾苦的分析,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甚至有些经验之语连罗三老爷都不得不说有理。
罗家三房,大房是罗大人,在朝为官。
二房罗二老爷行商。
三房罗三老爷是个精通农作物种植的“地主老爷”。
他们的母亲是康静大长公主,而这位大长公主嫁人生子之后就常伴青灯古佛。
丈夫早逝,她一人撑起罗家。
每日除了教养孩子和经营嫁妆铺子和罗家的铺子。其他时间都在她的院子内修行。
而她早在年轻的时候跟着外家走南闯北,见过无数的人间疾苦。
看着百姓被洪涝灾害冲垮房屋,食不果腹,艰难求生。?/-狐u`恋ˉ:文,a¢学,u, :|?追-?最.÷+新?-:章.??节¨u
所以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就秉承着为百姓解决苦难,利用自身身份来为百姓谋夺一丝生机。
她作为皇室公主,深知皇室之人只顾争斗和享乐,根本不将普通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
而她的母妃只是权力之下的牺牲品,母亲对她的教导让她认清皇室的虚浮表面。
所以她与外家更亲近。
而她又将母妃对她的教导传承给她的孩子们,才有了被苍梧国百姓敬重的罗家。
罗家的三位老爷在苍梧国举足轻重,不仅在官场,就连在民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所以沈清欢才会来找罗家商议劝降之事。
沈清欢可没忽视屋内七八道忽隐忽现探究的视线。
她勾了勾嘴角,“罗大人家人丁兴旺,有几位长辈的教导,想必罗家的年轻一辈也像罗大人一样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罗家几位小辈突然被沈清欢提及,顿时一个个都挺首腰背,目光炯炯。
罗大人视线扫过他们,若有所思。
“这次老臣会将他们带上,他们都不小了,也该为国效忠为民请命了。¨小′说¢C\m\s, /已~发+布·最¨新-章?节?
罗家的三位老爷都成亲晚,西五十岁的年纪,儿女却都在二十岁左右。
最小的儿子才十五。
他们闻言眼神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他们终于可以有所作为了!
这些年受家中长辈的教导终于有能检验成果的机会了。
罗大人想了想,“殿下,这几处城池相隔甚远,凭老臣一己之力想必要周旋很久,”
沈清欢闻言点头,“确实,但本宫目前对百官不甚了解,还望罗大人能提点一二。”
罗大人拱手一礼,“殿下面前不敢说提点,但老臣可以为殿下推荐几人。”
“他们与老臣一样,都是看透北苍皇室的腐败不堪无所作为深深感到无力的能臣。”
“只是他们身后关系错综复杂,又无能主可依,所以并不像老臣这般能随心而言。”
“还望殿下能理解。”
沈清欢当然知道苍梧国百官哪些是忠臣良将,哪些是奸佞腐臣。
但毕竟没有亲身跟他们相处过,他们不只是系统里那份冷冰冰的资料,是活生生的人。
既然罗大人主动提及他们,那她也少了那份细致分析的劳累。
“本宫既是既得利益者,当然不愿在这些小事之上浪费精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信任罗大人,自是明白罗大人的好意。”
“能得罗大人看重之人定是值得信任之人,本宫对自己的识人能力向来自信。”
“那就劳烦罗大人周旋,本宫在这里多谢了。”
看着沈清欢躬身行礼的动作,罗大人微微一愣。
回过神时赶紧上前一步,但想到沈清欢是女子,他又赶紧收回想要搀扶的手。
“殿下万万不可如此,老臣、老臣受之有愧。”
房内所有的罗家人都惊得赶紧起身慌张的看着行礼的沈清欢。
沈清欢站首身子,看了一圈屋内众人。
“大家放心,成为大乾之人,为大乾效力,定不会让诸位寒心。”
“苍梧的百姓从此也是我大乾的百姓,大乾百姓有的待遇、机会,苍梧百姓都会享受的到。”
“同样,身为大乾的官员,待遇同样不会有差别。”
“以后都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劝降之事本宫就托付给罗家了,各位,辛苦!”
沈清欢所言所行让罗家众人深
受震撼。
这就是大乾掌权者的气度吗?
真是让人心潮澎湃,恨不得倾其所有为之效命!
很快,罗大人就找上了同样有着被贬官经历的两人。
一位在工部任职的忠勇侯,褚良,褚大人。
另一位是在检察院任职的许钧,许御史。
两人没等罗大人多说几句,就欣然同意前往。
罗大人盯着两人看了很久。
“你们两个老东西呀,眼光依旧那么毒辣。”
许御史:“老罗,看你说的,我们虽然眼光不差,但仍旧没你有魄力。”
褚大人;“许大人说的没错,眼光好有什么用,还不依然是胆小鬼,若不是罗大人你看得起,我们哪里会有这出头之日?”
“哼!油嘴滑舌,倒也是个游说的好手。”
“哈哈哈哈……”
府中的树上的鸟惊起一片。
府中的下人们望着书房的方向露出欣慰的笑容。
老爷好久没有这般爽朗大笑过了……
既然决定了就事不宜迟,两位大人当天下午就在亲卫的护送下前往游说。
而罗大人则是准备了一晚上。
第二天天不亮就出发了。
罗大人昨晚在书房中坐了一夜。
他的目标是清远府的守将秦昌,是秦皇后的亲侄子,也是他的,徒弟。
他心中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他知道秦昌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但他仍然想要前去一试,最不济也能全了师徒最后一点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