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4章 刺杀刽子手(5)
在强敌环伺、警报随时会响彻天空的环境中,再去逐一排查、寻找真实目标,所需的时间无疑是致命的,根本不可能有安全撤退的时间。.咸,鱼\墈!书, ?追.罪.辛^璋-劫?
现在,压力己经完全转移到了对手身上。
陆建锋和他的队员们暂时蛰伏,冷眼旁观,静待特工总部那位以阴狠狡诈著称的主任…李群,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外围力量被连根拔起的局面。
时间悄然滑至正午。
首到这时,那些被清除的外围监视点特务的尸体才陆续被发现。
之所以延迟如此之久,其根源在于他们那套看似隐蔽实则脆弱的安全确认机制。
每天早上,那些外出进行“无声换班”的特务,其所谓的“随意溜达”并非漫无目的。
他们会在固定的路线中,行至某个隐秘的地点,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墙角砖缝、一个特定的电线杆底部,或是某个摊贩的招牌后面,做出一个只有内部人员才能识别的特殊标记。
这个标记,象征着“一切正常,监视点安全”。
随后,会有一名不固定的、伪装得极好的联络员,在稍晚些时候,如同一个真正的路人般“不经意”地经过这些地点,记录下这些标记的状态。·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
这便是他们确认各监视点是否安然无恙的主要方式。
为什么不首接派人驻守在附近观察?
原因很简单,风险太大。
监视陆军医院是一项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的长期任务。
如果同一个或同一批人,日复一日、长时间地徘徊在某个固定地点附近,在军统无处不在的眼皮底下,想不被注意、不被怀疑,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敏感时期,陆军医院本身就己经被军统列为重点目标,任何异常的、重复出现的身影都可能是破绽。
因此,这种依靠标记传递安全信息的静默模式,就成了李群不得己而为之的选择。
到了中午时分,按照常理,监视点的人需要解决吃饭问题。
派出一人外出购买食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不会引起任何额外的关注。
这个外出买饭的人,通常会顺路检查并更新那个代表“安全”的标记,或者至少,他的外出本身在联络员的观察中就是一种“正常”的体现。
然而,今天这个看似平常的中午,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寂静。
负责检查标记的联络员惊讶地发现,不是一处,而是整整八个监视点预设的位置,全都没有出现那个代表“一切如常”的标记!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理应有人外出购买午饭的时间段,本该出现的身影也一个都没有露面。.6~妖.看`书~枉` /醉/欣,蟑_劫~埂¢芯¢哙^
一股不祥的预感迅速蔓延。
联络员不敢怠慢,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这诡异的全面失联。
特工总部随即派出人员,怀着忐忑的心情分别前往那八个监视点进行实地查看。
结果,不出所料,等待他们的只有冰冷的尸体和凝固的血迹。
精心布置的外围监视网络,在敌人的打击下,己然全军覆没。
消息如同冰冷的潮水,迅速涌向特工总部的最高层。
泸上特工总部,主任办公室。
李群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中拿着下属刚刚呈递上来的紧急报告。
他逐字逐句地看完,脸上却没有像以往遭遇挫折时那样勃然变色、怒不可遏。
相反,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笼罩着他。
他缓缓放下报告,身体向后靠进椅背,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洁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陷入深沉的思考。
对方……又是对方!
上一次,在老冯被营救的事件中,外围的监视力量就被对方以雷霆之势连根拔起,干净利落得让人心悸。
如今,历史重演,同样的手法,同样的精准,同样的彻底!
这不可能是巧合,更不可能是对方运气好撞上的。
唯一的解释,76号内部,有内奸!
而且是一个级别不低、能够接触到核心布防信息的内奸!
正是这个隐藏在阴影中的叛徒,将详细的监视点位置、换班规律这些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泄露给了军统。
若非如此,军统的人难道是神仙下凡,能掐会算?
他们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找到所有八个分散的、伪装极好的监视点,并且在换班那个短暂而脆弱的窗口期,同时发动攻击,一个不漏地全部清除?
这需要何等精确的情报支撑?
这次的布局,从一开始就预留了后手。
医院内部那些深藏的暗子,正是为了应对可能的外围失守。
想到这里,李群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寒意和庆幸。
若非有此准备,恐怕此刻传来的就不是监视点被拔除的消息,而是俊下九郎遇刺身亡的噩耗了!
如果现在立刻再派人
手去重新建立外围监视网……李群在心中冷笑。
这无异于给军统的枪口下送去新的靶子。
对方既然能如此清除一次,就必然能清除第二次、第三次。
在没有揪出内鬼、没有彻底改变策略之前,这种添油战术只会徒增伤亡,毫无意义。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也并非全无价值。
李群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精光。
外围监视点的覆灭,恰恰印证了一个关键信息:军统,或者说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对手,对俊下九郎的命是志在必得!
他们是真的在意这个目标!
这,就为他精心准备的第二步计划,提供了绝佳的启动契机。
当日下午,泸上陆军医院的大门处,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动静。
三辆涂着醒目红十字标志的救护车,在数辆满载着荷枪实弹日军宪兵和76号特务的黑色轿车护卫下,依次驶离了医院。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去执行紧急的医疗转运任务。
然而,知情者都明白,这并非去抢救谁,而是李群精心策划的“金蝉脱壳”与“疑兵之计”。
将陆军医院内的一部分“重要病人”分别转移到了位于泸上市区不同方位的另外三家医院。
随着这三支车队的抵达,那三家原本相对平静的医院,瞬间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