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技术决定下限,认知决定上限

“殿下在课堂上讲王朝的兴衰,帝国的运行,百姓、官员、军队、商人与皇权之间的关系。·y,p/x?s+w\.,n\e_t~”

“还有社会如何运转,财富如何产生、如何转移、如何分配,不同阶层的诉求。”

“舆论、法治、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传播、利用消息,如何利用人心和人性。”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孔颖达道,“这些可都是真正的屠龙术,一般人能明其一路,便可搅动风云,登堂入室。”

“殿下却把这些屠龙术毫无保留,乃至不加掩饰的传授给弟子,这对吗?”

“此外,这些东西便是皇帝和储君都不一定能窥其全貌,科学一脉却能落于纸上,这对吗?”

李宽听过他的说法,哭笑不得。

“孔师,这些算什么屠龙术?”

“我教给学生的不过都是些常识罢了,就跟那些基础的科学原理一样,只不过这部分知识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罢了。”

孔颖达仔细观察着他的表情变化,发现李宽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是坦然。

这家伙居然真的把那些屠龙术当成常识了!

简首可怕!

“殿下,您是不是不知道屠龙术的禁忌?”

“能有什么禁忌?孔师,你莫不是想说,我会教出一群祸乱朝堂乃至祸乱天下的野心家?”

“臣不敢!”

李宽看看一旁己经呆住不动的魏征,“老魏,你也觉得我教学生的是什么狗屁的屠龙术?”

魏征心中正掀起惊涛骇浪。.齐_盛.暁!税`蛧¨ /免¢废\越,犊~

他之前只是以为楚王的学派只是涉及技术方面的学识,却不成想,楚王居然对屠龙术如此精通,甚至己经到了随意传授给学生,不做任何防备,不考虑任何后果的程度。

不敢想掌握着技术又掌握着屠龙术的科学一脉的弟子进入朝堂之后,会掀起多大的风云......

李宽见他不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又问了一遍。

魏征这才回神,忙起身道,“这些学识殿下若要传承,挑选一二有慧根的弟子传授便是。

人心隔肚皮,难以断定孰优孰劣。

殿下切勿再与其他弟子传授这些东西才好!”

“是啊,殿下,此等学识在你眼中或许真的是常识,可放在朝堂上,放到天下,太危险了!”孔颖达痛心疾首道,“殿下,收手吧!”

李宽见他们如此反应,有些气恼道,“狗屁!”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屠龙术!”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所谓屠龙术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掌握了某种社会发展规律的家伙为了垄断资源包装出来的东西,恰好这套东西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己!”

“如果按照你们的逻辑,屠龙术就是统治者独享的治理天下黎民,管理朝堂的知识和方法。,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

秦时得到发扬的法家、汉初流行的黄老之学、汉武后的儒家,岂不都是所谓的屠龙术?”

孔颖达道,“殿下错了,儒道法都是学说, 屠龙术是对人心对朝堂对局势的操弄之术!”

李宽道,“这些都是你们这些臣子一厢情愿的臆想而己!”

“根本没有所谓的屠龙术,如果有,历朝历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昏庸的君臣!”

孔颖达道,“殿下!”

“你闭嘴!”

李宽道,“你身为孔夫子后裔,连基本的有教无类都搞不清楚,愚昧!”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说这些话的目的?”

“你根本就搞错了方向!”

“我教学生的东西不会引起混乱,反而是你们的敝帚自珍会断送儒家的未来!”

“我把话撂下,你们口中所谓的屠龙术我不仅会教给我的学生,还会教给所有人!”

“你们或许懂,或许根本不懂,民智未开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情况!”

“只有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个社会运行的本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人才不会被某些东西所裹挟!”

“治国也好,治家也罢,既要仁义礼智信,又要柴米油盐,还要理性的去看待身边的一切。

人人懂礼,人人知法,人人都能独立思考,遇事先想想这些事为什么会出现,又该如何解决。

唯有如此,才能有清醒的人及时修正错误,而不是在某些人、某些势力、某些思想的裹挟下引发更大的错误!”

“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各种问题,我要做的不只是把科学一脉的技术推广开,还要把应对新问题的办法告诉所有人!”

“技术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底限,人们的认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上限!”

李宽一口气说了半个多小时,他也不管二人听不听得懂,一口气把积压在心中的很多想法说了出来。

魏征和孔颖达从一开始的震惊与不解,到后来的低头不语,静静听着李宽咆哮式的讲述,心中五味杂陈。

李宽说累了

,才招招手,让候在不远处的闻乐过来送茶水。

一口气喝光一壶茶,他才吐出一口气,“二位,不要总拿你们那一套东西来要求和衡量我与我的学派。”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们无法想象,我们脚底下的这片潮湿、低洼的土地在数万万年前是一处火山延绵的高原,你们也无法想象,两千年前,江北到处是茂密的温带丛林和沼泽,还有大批的大象和犀牛生活。

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沧海桑田。”

“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文明有很多,但是能延续到现在的却是寥寥无几。

他们有的是被气候和地质变迁消灭的,有的是被战火消灭,有的被其他文明吸收。

从古至今的历代王朝交替出现,此消彼长。

原因是什么?

是他们无能吗?”

“不是的,古人和现在的人一样聪明,文明总体是在不断进步的。

他们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无法适应气候、地质的变化,更无法适应生产力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兴旺衰败无限循环,看似正常,却又很不正常。”

“科学一脉便是要打破这种循环,明白吗?”

二人沉默良久后,孔颖达开口了,“殿下的这些论断偏激了,科学一脉还是一家之言。”

“你是说科学一脉的理论还未得到证实和检验?”

李宽笑了,“孔师,你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