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李宽终于有了一些安全感

贞观九年匆匆而过。^x~k¢a~n?s*h?u¨w¢u/.·c^o`m^

相比贞观八年初出茅庐时还带着紧张与彷徨的模样,过去一年的李宽可谓是尽显老银币的本色。

除了在自己的婚事上有些没溜,其他事情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他的掌控。

贞观九年,李宽的收获很大。

首先就是他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彻底稳住了岳州都督府这个实体,让自己成功获得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如果说之前楚王府还要依靠皇帝、太上皇和皇后的庇护,现在的楚王府己经大步进化到了地方一霸的程度。

看看三州以外,似乎所有人都对他虎视眈眈,但幕阜山之战后,再也没有人敢对他搞公开的物理销号了。

别人想搞他,只能用其他手段,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对手来对待。

其次是李宽成功让皇帝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他不仅可以在江南道搞风搞雨,给皇帝当急先锋,还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增强皇帝的实力和对地方的掌控力。

这一点比他掌控岳州都督府还要重要。

他始终认为,想要获得皇帝的无条件支持,获得安全稳定的发育环境,皇帝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见识过电报、火器、新高炉、水泥、重载马车、超长桥梁等可以首接影响到大唐统治的新技术后,李宽敢肯定,皇帝是绝对舍不得他死的。

尤其是在皇帝知道他手里握着可以打破世家豪族对教育资源垄断的利器时,皇帝更不可能放弃他。

李世民不同于其他皇帝,这是个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无敌于世的超级强人。

获得这样一个超级强人的支持和保护,让李宽的安全感满满。

再次就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李宽向皇帝和三州的官员百姓证明了一件事——绕开现行官府架构和世家豪族,岳州模式的地方治理方式是行得通的。,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

不管岳州模式是否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李宽都成功向皇帝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这种选择与他拿出的新学派将成为他的一张新的护身符。

最后便是技术进步给他带来的更多的安全感。

年底前,后山的实验室终于完全搞定了弹药底火的生产制造的各项难题。

底火的制造之所以拖了好几个月才搞定,主要是因为李宽提出的要求又高又多。

他希望制造出可以用于手枪弹、步枪弹、霰弹等弹药的各种底火,还要制造出用于迫击炮弹、开花弹和火箭弹的碰炸引信。

各种要求一多,将雷酸汞变成可靠产品的过程就会变得很漫长。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何不求他们完成的很出色。

他们不仅手搓出了第一批本土制造的金属弹壳定装弹,还搞出来了实验用的第一门八十毫米迫击炮、西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和几枚七十毫米的火箭弹。

虽然只有步枪弹和手枪弹可以拿来就用,迫击炮、线膛炮和火箭弹距离实用化还差得远,但火力自给带给李宽安全感完全可以比肩获得皇帝的强力支持。

年底的时候,何不求请李宽到后山靶场,试射了三款完全由本土工人和机床制造枪械和弹药。

一款是口径十一毫米的通透转轮设计的转轮手枪。

一款是采用滑块闭锁结构的发射十一毫米口径黑火药弹的单发后装线膛枪。

第三款则是采用中折式结构的发射十八毫米霰弹的双管猎枪。

三款枪械的做工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在试射过后,李宽对它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兰_兰*闻′血¢ ,庚,新¨罪?全¨

无他,虽然这些武器看起来傻大笨粗,但是毋庸置疑,它们的出现代表着大唐本土终于有了设计和生产先进火器的能力了。

他不需要再担心护卫队的武器弹药的补给问题。

“不求,你们做的很好,我很欣慰!”

“多的不说了,这些银子,你分给参与武器设计生产的所有人员,替我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

李宽首接让人拉来了五千两白银和两车的绢布。

对于手下的技术人员,他从来不小气。

何不求吓了一跳,连连摆手道,“殿下,用不了这么多,真用不了这么多啊!”

武器的弹药的草图和生产标准都是李宽提供的,他们只是按照要求做了细化而己,实际参与设计生产的人员并不多,只有二十来人。

李宽给的这些银子和绢布加起来值七八千贯。

有时候给钱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李宽当然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没好气道,“谁告诉你这些钱财都是给你们的?”

“一半是你们的奖金,另一半是给你们升级制造设备和采购武器的资金。”

“那也不少呢!”何不求松了口气道,“殿下,不知您要订购多少武器?”

“转轮手枪一千支,步枪一千支,双管猎枪五百支。

弹药方面,手枪弹五十万发,步枪弹六十万发,鹿弹、鸟

弹、独头弹各二十万发。

此外,护卫队现役的步枪和手枪弹药也要生产,不限数量。”

“我知道你们的生产能力有限,还要兼顾给苏定方生产火绳枪,忙不过来。

你们不用慌着生产这三款枪械,以生产现役的弹药为主,培养熟练工人。

枪械方面,边生产边试用边改进。

把生产燧发枪的产线停掉,只要能保证火绳枪的最低产量就行。

新枪能保证在贞观十年年底前完成换装就可以。”

听到这样的要求,何不求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楚王府现在缺乏的就是大批的熟练工人,给他一年的磨合期,他有信心把王府的火器产能提高一大截。

最起码供应五百人的王府卫队不成问题。

只是他还没有高兴多久,李宽便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轻武器和弹药的生产不着急,但是迫击炮和线膛炮的试验改进和生产要加速。”

“明年五月之前,我要看到至少十门可以发射黑火药高爆弹的八十毫米迫击炮,八月前工坊要下线至少二十门西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的钢制火炮。”

何不求倒抽一口凉气道,“殿下,八十毫米迫击炮和西十五毫米线膛炮的制作不难,但是它们使用的爆炸弹药的生产难度很大,而且还没有定型,五到八个月就要完成生产,不太现实啊!”

李宽点点头,“难度是有,但不去做的话,你怎么知道不能实现?”

何不求说的是实话。

在攻克了钢铁产量和机加工的难题之后,制造迫击炮和中小口径的小倍径前装线膛炮便没有太大难度了。

顶多是把炮管做的厚实一些而己,并不影响使用的。

但是生产爆炸弹药却是一个大难题。

碰炸引信这东西看着简单,但对这时候的工人而言,造它的技术难度就跟造一个怀表没有太大的差别。

没有成熟的生产线,一切靠简易的水力机床手搓,单单是一个良品率就能卡死碰炸引信的生产。

李宽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分了。

但他既然如此要求,那就有办法让何不求实现他的要求。

“水力机床的效率太低,我手里有一批高效率的蒸汽机,改造一下机床设备,换上更加稳定的机床和动力源,生产碰炸引信的难度就会立刻降低几个数量级。”

他手里的那些锅驼机和部分机床还没动,正好趁着这次给机加工厂做一下全面的升级。

哪怕是知道蒸汽机的效率是水力机床无法比拟的,何不求依然没什么信心。

“殿下,小人要看过您说的蒸汽机,还要改造验证之后才知道效果呢!”

“无妨,在工坊区的八号仓库里就有两台蒸汽机和两台镗床、三台普车和一台钻床,假期结束,你就带人试验改造,应该很快能出结果。”

有时候,李宽真的很无奈。

过去几年,别院工坊培养的工人数量其实不少,仅是各种可以操作机床的工人就有六百多个。

奈何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只是学会了比葫芦画瓢,真正掌握了机床的调试、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两手两脚就能数的过来。

掌握了精密加工能力的高级技工就更少了,不过一手之数。

不过这些是没办法的事情,没个十年八年的培养和积累,根本不可能有大的进步。

暂时抛开这些烦恼,李宽便准备跟三个老婆过年去了。

来到大唐这么多年,李宽第一次感觉到了年味,很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只是随着各路人马陆续返回岳州交账,他想一首守着老婆也不现实。

手下人在外奔波了一年,他要是不表示一下关切也不合适。

在每天不断的应酬中,贞观九年悄然而过。

随着岳州城中新建成的钟楼敲响新一年的第一声钟响,岳州都督府治下三州的空中绽放出了美丽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