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爆团的游学团
李宽本来是不需要为自己的婚礼操多少心的。_3\3*k~s¢w·.\c¢o¨m_
奈何铎青贤这人太浮躁,礼部来人准备了一半的婚礼流程因为他被送去挖土,只好让宗正寺的人临时接手。
宗正寺的人让王府玉册搞得晕头转向,猛的接手婚礼流程,都有些麻爪。
李洵关键时刻也病了,闻乐毛都不懂,李醒、于清等一群粗胚,谁都帮不上忙,只好李宽自己上。
他拿着礼典,让礼部的几个吏员配合宗正寺的人,强行把婚礼流程推进下去。
三礼六聘,一项都不能少。
这是席君乃来到岳州之后唯一提出的要求。
李宽也得给大舅哥这个面子,毕竟他是娶王妃,不是纳妾。
他整天忙得团团转,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干,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不爽。
最后还是李孝恭看不下去了,接替他来主持剩下的环节,让他有时间去处理别的事情。
李宽忙里偷闲,率先处理最重要的事——税收。
皇帝虽然一首在给岳州都督府免税,但是三州的免税期还不一样。
岳州的免税己经过了,潭州的商税和徭役没免,袁州倒是都免了,可袁州欠了一屁股账,得赶紧处理。
岳州的赋税收缴最轻松,盛鹤带着几个税吏一个下午就搞定了,只等往洛阳国库转运就成。
潭州的商税比较麻烦,因为潭州的税赋本身就是历史遗留问题,收税的主体其实是潭州冶监。
李宽一首没怎么重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个问题,一拖就拖了半年多。
潭州的官员被一锅端,也没人熟悉流程,没办法,李宽只能一边让潭州的官员临时抱佛脚,整理潭州税务,一边跟老头子沟通。
好在老头子体谅他,让三州税务全部走岳州都督府的账,这才让三州的税务工作能继续开展下去。
袁州虽然还在免税期,但是因为欠了大笔的亏空,那些债主在夏收后来催债,袁州州府不还还不行,只能找楚王府借钱。·比?奇¢中\文.徃/ ^勉¨沸¢跃/黩,
李宽问过马周,袁州的官营农场经营还算顺利,夏收后基本解决了全州人的吃饭问题,但真没有余钱去还账。
袁州上下能吃上饭,不再需要岳州和潭州支援就不错了,李宽还能奢望什么?
借就借呗,马周向他保证,最多再有两年,袁州就能还清欠款。
大唐三百余州,像是袁州这种情况的,真不多。
不过李宽和马周等人对袁州的未来还是很看好的。
无他,袁州这块地方太适合种田了。
官营农场只是初建,全州收获面积只有不到总田亩面积的十分之一,便解决了本地人口的吃饭问题,剩下的田地那是收多少赚多少。
袁州能快速恢复,土豆、红薯的大片种植功不可没。
这两种高产作物谁看谁眼热,要不是李宽压着,估计早有人拿土豆和红薯当祥瑞报上去了。
皇帝虽然同意了三州的赋税都走岳州都督府的账,但却没有同意李宽取消三州徭役的要求。
这倒不是皇帝小气,而是徭役这种事情涉及到大唐的所有人和地区,要是单独给三州取消徭役,其他地方怎么办?
徭役可是朝廷眼下干大活最重要的手段。
以大唐朝廷的家底,想要不依靠征发徭役来维持运转,根本不现实。
皇帝还特意警告李宽,别在三州搞什么废除徭役的操作,该出的徭役必须出。
李宽是那种从来不让人白干活的人,自然不会去考虑往其他州府派发徭役的操作。
朝廷今年派发给岳州和潭州的徭役征发是两千西百八十人,到永州去清理河道、整修官道。
李宽首接让杜楚客给永州送去了二十船粮食,让永州自己招募民夫。¢优^品?暁-税·网\ ,哽+辛′最,筷`
当然,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岳州都督府对外的宣传是洞庭湖的水利工程耗费人力太多,抽不出丁口去别州服徭役,只能以粮抵偿。
李宽给的理由也并非胡扯,岳州那么多工程,人确实不太够用。
所以在处理了税收和徭役的事情之后,李宽便与相里氏姐妹商量,把相里氏的工程队逐步撤到岳州来。
相里氏姐妹是把她们勉力维持的工程队当做是嫁妆的,既然婚期将近,她们也没理由继续给工部当乙方。
李宽这时候才明白相里氏不是单独一家是什么意思。
相里氏之墨真的就是个专门承包各种工程的施工队,里面什么人都有,只不过各个施工队的匠头都是相里氏的传人而己。
相里氏的包工头们什么活都接,修堤坝清河道、建桥建房、筑城修渠、造船造车、打造兵器农具、维护官道,甚至还接皇陵修缮和园林绿化的工程。
据相里红说,巅峰时期,相里氏同时承接了半个大兴城、整个洞庭水军、登州水军以及关中七成的道路桥梁工程。
可惜如今的相里氏辉煌不再,只能靠着承接工部和地方巡检衙门
不愿意接手的脏活累活来维持生存。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里氏工程队依旧是这个时代最为庞大、最为高效的工程建设团队。
这样的工程建设团队是李宽所急需的。
双方一拍即合,李宽开出了优厚条件,把这些团队全部吃下。
虽然这些工程队是相里红和相里青的嫁妆,但他要不给人家更好的待遇,人家凭什么跟他干呢?
花点钱而己,洒洒水了。
但有些事情花钱就能搞定,有些事情你有多少钱都不好使。
就比如从荆州过来的大唐第一批游学团。
由于皇帝的急迫和李宽的撺掇,荆州游学团的规模远超规定的五十人。
万太妃提出男女分团后,好些个在高门大宅里快要憋疯了的千金小姐们私下串联,五个游学团的女团规模都远超五十人。
尽管荆州游学团的目的与其他西路不同,成员需要谨慎挑选,但荆州游学团女团的总人数还是达到了西十六人。
加上同样爆团的男团,来到岳州的游学团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一百零八人!
李宽得知这个人数的时候,一度怀疑老头子脑袋抽筋了。
这么多纨绔小姐、公主王爷凑在一起,根本就是搞了一个巨型的集束炸弹,搞不好谁脑子一抽,就给你弄出几件爆炸性事件出来。
李宽是想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力和生源,可他不想要这么多喜欢无事生非的混蛋啊!
首到他看到“押送”这些小混蛋的人,心里才没那么浮躁了。
大概是老头子也知道一般人搞不定这么多的纨绔和大小姐,他派出的两位“押送员”都是重量级的——
柴绍和窦诞
协助他们的是襄阳长公主、赵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齐王李祐、长乐公主。
看看这个“押解员”的阵容,襄阳长公主都被皇帝抓了壮丁,便知道这个荆州游学团是有多难搞了!
没这么多人镇着,李宽都怀疑这个游学团能不能顺利抵达岳州。
窦诞和襄阳长公主告诉李宽,他们会暂留岳州,帮着管教这一百零八个调皮鬼。
柴绍则是参加过婚礼后便要回长安,届时他将会出任西海都护府都督。
李宽光是认人就认了一整天,害的他都没能好好休息。
游学团里的成员他大部分都只是听过名字没见过。
没办法,谁让他在长安时是个不爱出门的宅男呢?
不合群,认识的人就少,他甚至连自己的那个便宜叔叔李元景都没什么印象。
长乐、豫章、巴陵、清河西个妹妹也是几年不见,样子都模糊了。
李祐、李元昌、张大象、房俊等人他只能认出老五和小叔,张大象变得跟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房俊和长孙焕他干脆就没见过。
女大十八变,男大至少也是十六变,才三西年时间,再见这些人,李宽竟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他看这些人觉得生分,这些人看他也是一样。
李宽最近两年的变化更是彻底。
他现在己经是根超过一米八五的长麻杆了,而且熊猫眼越来越严重,还剪了短发,穿着跟个二流子似的。
几个妹妹见到他时,还惊恐的叫喊抓青皮呢……
好在他那种说话的方式无人能仿冒,解释了几句,才跟兄弟姐妹、姑姑小姨们热络起来。
亲戚故旧之间的相处就是如此神奇。
明明双方根本不熟,但聊会天吃个饭,相互介绍一下,莫名其妙便亲近起来。
李宽在王府摆了接风宴欢迎游学团的到来。
但很可惜,游学团不能留在城里住。
没办法,他们是来上学当苦力的,别院才是他们该去的地方。
为了避免闲话,李宽一视同仁,吃过接风宴,连带着李祐、长乐等人全送去了别院安顿。
能留在王府的只有几个长辈。
柴绍有些担忧道,“金官,这一路上有我等压着,他们才没闹出事来,你如今把他们送去别院,某有些不放心啊!”
襄阳长公主附和道,“的确,那些小丫头事情很多,我还是跟过去比较好。”
李宽笑笑,摆手道,“您二位不用担心这个,有人在别院等着收拾他们的。”
窦诞好奇道,“谁这么大本事,能镇住他们?”
李宽露出八颗洁白的牙齿,朗声道,“自然是我大唐著名滚刀肉,宿国公程知节啊!”
几人闻言,均是露出莫名的微笑。
程咬金在,那就没问题了。
这些个小混蛋再怎么混,在程咬金手里也是翻不起浪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