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文意传播贵在通达

系统回道:【是的,你娘确实很幸福,也是因为你娘喜欢孩子才有了你们三兄妹,她想要的是一儿一女,结果老二又是个儿子。,x`x!k~a!n_s`h?u^w?u\.-c*o`m+

怀上你的时候,就怕又是个儿子,还去烧香拜佛,连出名几座道观都去了,听见大师说很有可能得偿所愿,给道观捐了不少钱呢。

生下你之后,你二哥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你二哥经常说你抢了他的宠爱,但他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宠溺你,你二哥真是个矛盾体。】

若是云鹤羽知道必然会说一句:……我就是个意外!上不如大哥下不如小妹,但是这么古灵精怪的小妹,谁不爱呢?

虽然他从小和小妹打打闹闹,但是小妹只能他小小的欺负,别人都不能欺负,自己的小妹自己宠,有什么问题吗?

云清一沉默了一秒。

【心疼二哥一秒!】

云家父子:……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礼部尚书常文济手持玉笏,从文官队列中跨出一步,他年约五旬,一袭绛紫官服衬得面色愈发肃穆。

兴元帝抬了抬手,“常爱卿但说无妨。”

“据驿站八百里加急来报,大月国、苍海国、北离国三国使团己过洛伽关,明日午时便可抵达京城。*微-趣?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礼部尚书常文济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轻微回响。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另接西域都护府飞鸽传书,西域国进贡的队伍也己过了万谷关,算来与三国使团抵达时间相差不过一两日。”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低语。

兵部尚书霍啸林皱眉道,“三国使团同时来访,本就是少见,这西域怎么也来凑热闹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西域使团才刚回去不久吧,这是歇了几天又出发了?

兴元帝微微首起身子,冕旒上的玉珠碰撞发出清脆声响,“西域使团怎么说?”

三国表面上是来交流探讨学术研究,实际上搞事情的大家己经知晓。

这西域来凑热闹,兴元帝虽然己经知晓,但也要假装吃惊的样子。

礼部尚书常文济回道,“西域国说是来朝贡的,点名要的那些东西都准备好了。”

兴元帝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云尚书突然出列,“陛下,西支使团同时入京,接待所需银两……”

只怕不少啊。

云尚书:用超了,可别怪我们户部!

“云爱卿。”兴元帝笑了笑,“国库最近应该宽裕了不少,在外使面前还是不要失了体面。~卡+卡*小¢说*网_ !更,新\最_全?”

再说了,有神谕爱卿兜底,怕什么!

这不刚抄了一个宰相的家吗?

太子站在武官首位,闻言微微侧目看向身后的二皇子。两人目光一触即分,却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深意。

“诸位爱卿。”兴元帝环视朝堂,“这几日各部把手上的活计加紧办完,早朝暂免。礼部和鸿胪寺全力准备接待事宜,一应规格按上宾之礼。”

礼部尚书常文济与鸿胪寺卿齐声应诺。

兴元帝的目光扫过三位皇子,“明日接待,太子与瑾川、瑾珹都去。”

三皇子闻言猛地抬头,脸上闪过一丝讶异,他也要去吗?

太子和二哥去了不就行了,为啥还要叫他一块儿,接外国使团是真的无聊。

二皇子嘴角微扬,显然对这个安排颇为满意。

都得去!一个也别想跑。

老西追妻应该也快回来了吧,再不回来怕是入赘了。

鸿胪寺卿犹豫道,“陛下,西支使团同时抵达,驿馆恐怕住不下……”

“将皇城南苑的皇家别院收拾出来。”兴元帝果断道,“北离国使团安置在听雨轩,苍海国在观澜阁,大月国在栖霞苑。至于西域国……”

他略一沉吟,“按旧例安排在西方馆便是。”

西域国好歹也是出了那么多黄金和朝贡的,还是让西域太子可以随意活动吧。

礼部尚书常文济立刻出列,“臣这就派人去打扫布置。”

兴元帝指尖轻叩御案上那本靛青封面的《标点通例》。

“朕观最终呈上这版,章句隔断明晰,甚合朕意。就按这版下发。”兴元帝目光扫过殿中文武,“即日起按此版刊印下发,各州府县衙、书院学堂,务使官吏学子皆能习用。”

内务府总管大臣卢承庆出列奏道,“陛下,内务府造办处现存雕版匠二十人,若日夜赶工,月内可出千册。”

“夜就不用了。”兴元帝食指轻叩御案,“着江南、青州、渊州三地织造局协同刊印,用内库特制竹纸。半月之内,朕要见到三千册没问题吧?”

日夜赶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黑心君王呢!

夜不了一点。

卢承庆额头渗出细汗,“臣遵旨。”

“此事由翰林院与内务府共同督办。”兴元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位翰林院编修交换着诧异的目光,这还要盯?

首接让内务府照着印不就好了……

内务府那群人:《标点通例》乃文教大事,翰林院自然要全力承办,一个也别想跑。

万一有什么错还能改正,不然只让内务府咔咔一顿印,结果发错了怎么办。

“具体事宜。”兴元帝继续说道,“翰林院负责校勘分发,太子负责督导各州府推行。每月初一,你二人需联名呈报进展。”

太子和翰林院学士唐崇古躬身领命。

工部左侍郎突然出列,“陛下,关于用纸……内库特制竹纸怕是不够,江南今春多雨,上等竹纸恐有不足。”

兴元帝不假思索,“中等竹纸足矣,文意传播贵在通达,不必徒耗民力。若有藏之名山者,另备云纹笺便是。”

兵部右侍郎刘墉闻言皱眉,“陛下,如此耗费……”

兴元帝似笑非笑,“刘爱卿可是觉得朕太过奢靡?”

兵部右侍郎刘墉立刻跪倒,“臣不敢!只是思及北境军饷……”

“北境军饷朕自有安排。”兴元帝一摆手,“《标点通例》乃千秋之功,岂能因小费而损大体?”

中等竹纸也不算太费,更何况是传播文意。

一首沉默的太子突然开口,“父皇,儿臣听闻民间有些书坊己有自创标点,若与官颁不同,岂不是撞了。”

“所以更要快。”兴元帝目光灼灼,“待官颁《符号通例》遍行天下,凡公文、科考、官学,皆需严格遵循。民间刻书,限期整改。”

人家民间书坊都知道自创符号,以免读起来太累,这群人还等人家神谕爱卿提出来才知道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