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小
大
“什么想法?”赵雨欣下意识地问,手指不由自主地卷起了电话线。
张晋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这个广告,我们不拍剧情,也不请名人。我们只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演员,和一句……能让全天下父母都无法拒绝的台词。”
他顿了顿,然后缓缓地,像是投放一颗重磅炸弹般,说出了那句将会在未来响彻大江南北的话:
“我们让那个孩子,对着镜头,天真又高兴地说——‘有了新锐小霸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久到张晋甚至能听到赵雨欣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就……就这?”赵雨欣的声音充满了难以置信,焦虑感几乎要从听筒里溢出来,“张晋,你没开玩笑吧?这么简单一句话,能行吗?我可是在台里立了军令状的!现在电视上打广告,哪个不是请港台的明星?不说明星,至少也得把产品拍得漂漂亮亮的吧?我们什么都没有,就这一句话,谁会看啊?”
她的担忧合情合理,这番话,几乎是这个时代广告从业者的共识。
张晋却笑了,笑得胸有成竹。
“赵记者,你信我。”他的声音有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现在的广告,都想着把东西拍得花里胡哨,请的明星一个比一个大牌,观众看完,记住的是明星,谁还记得产品是什么?我们的目的不是拍一部艺术片,而是要把‘新锐小霸王’这五个字,像钉子一样,钉进每一个家长的脑子里。”
他停顿了一下,给赵雨欣消化的时间,接着说:“这句广告词,妙就妙在它的简单。它简单,所以好记。它重复,所以能形成记忆。最关键的是,它精准地抓住了所有家长的痛点——孩子的学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这句话,对任何一个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魔咒。我们不需要明星,因为说出这句话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张晋的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赵雨欣从未接触过的一扇大门。她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张晋话语里那种超乎寻常的自信,却莫名地感染了她。她仿佛能看到,一个母亲在电视机前听到这句话时,会是怎样一种怦然心动。
“我……我还是觉得有点悬。”赵雨欣的声音软了下来,但依然带着一丝挣扎。
“试试,成本不高,不是吗?”张晋笑道。
赵雨欣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好!我信你一次!就按你说的办!”
她刚松口,就听张晋在电话那头轻咳了一声,用一种商量的、甚至带点不好意思的语气说:“那个……赵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广告里不是需要一个妈妈的背影或者侧脸吗?你看……那个‘妈妈’的角色,是不是可以由你来……”
“什么?”赵雨欣的脑子“嗡”的一下,脸颊瞬间烫得像火烧。她几乎是脱口而出:“不行不行!我怎么能行!我不是专业演员,镜头对着我,我连路都不会走了,肯定演不好!”
“不用演。”张晋在电话那头笑得更欢了,“你到时候就站在小演员旁边,看着他,然后露出一个欣慰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就行。自然,真实。再说了,你气质这么好,往那一站,就是个温柔的好妈妈形象。”
这句半是恭维半是认真的话,让赵雨欣的脸更红了,她捏着电话线,心里又羞又窘。
“就当帮我个忙,帮我省点钱。”张晋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这笔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听到“人情”两个字,赵雨欣心里猛地一颤。
她想起了那份押上她所有未来的合同,想起了张晋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那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她明白,这个男人背负着怎样的压力,也明白这份“人情”对他来说,有多重。
心头那点窘迫和抗拒,瞬间烟消云散。
她咬了咬下唇,低声应道:“……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赵雨欣的行动力极强,她建议立刻联系少年宫或者艺术团,搞个正规的海选,挑一个最合适的小演员,确保万无一失。
张晋却直接否决了:“来不及了,广告越快播出,我们就越占先机!”
他挂了电话,直接打车到了电视台门口,拉上还有些发懵的赵雨欣,直奔一个地方。
那是临江市刚开不久的一家演艺经纪公司,藏在一栋老旧写字楼的三层,楼道里光线昏暗,墙皮都有些剥落。
推开那扇挂着“星光经纪”牌子的玻璃门,一个穿着花衬衫、头发抹得油光锃亮的中年男人正翘着二郎腿看报纸。他抬眼皮瞥了他们一眼,见两人穿着普通,不像是大老板,便懒洋洋地问:“找谁?”
“我们想找个小演员,拍个广告。”赵雨欣客气地说。
“哦,”经纪人慢悠悠地放下报纸,吐了个烟圈,“拍什么广告?几十秒的那种?”
“对。”
“预算多少?要什么样的?先说好,我们这儿价钱可不低。”他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显然没把这笔“小生意”放在心上。
当听到张晋报出的那个极低的预算,并且明确表示不要任何名气,只要一个十岁左右、看着机灵的孩子时,经纪人彻底没了兴趣,连屁股都懒得挪一下,只是用下巴指了指旁边的一整面墙。
“照片都在墙上,自己看吧,看上哪个跟我说。”
那面墙上,贴满了各种孩子的艺术照,个个都化着妆,摆着千篇一律的姿势。
赵雨欣看得眼花缭乱,一时间竟不知从何下手。
张晋却不在意经纪人的态度,他的目光如同雷达一般,迅速地从一张张笑脸上扫过。忽然,他的视线停在了角落里一张不起眼的黑白半身照上。
照片上的小男孩,约莫十岁,留着个板寸头,虎头虎脑的,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刻意地笑,而是咧着嘴,露出一口小白牙,眼神里透着一股子藏不住的机灵和淘气,亮得惊人。
就是他了!
张晋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这个广告,我们不拍剧情,也不请名人。我们只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演员,和一句……能让全天下父母都无法拒绝的台词。”
他顿了顿,然后缓缓地,像是投放一颗重磅炸弹般,说出了那句将会在未来响彻大江南北的话:
“我们让那个孩子,对着镜头,天真又高兴地说——‘有了新锐小霸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久到张晋甚至能听到赵雨欣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就……就这?”赵雨欣的声音充满了难以置信,焦虑感几乎要从听筒里溢出来,“张晋,你没开玩笑吧?这么简单一句话,能行吗?我可是在台里立了军令状的!现在电视上打广告,哪个不是请港台的明星?不说明星,至少也得把产品拍得漂漂亮亮的吧?我们什么都没有,就这一句话,谁会看啊?”
她的担忧合情合理,这番话,几乎是这个时代广告从业者的共识。
张晋却笑了,笑得胸有成竹。
“赵记者,你信我。”他的声音有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现在的广告,都想着把东西拍得花里胡哨,请的明星一个比一个大牌,观众看完,记住的是明星,谁还记得产品是什么?我们的目的不是拍一部艺术片,而是要把‘新锐小霸王’这五个字,像钉子一样,钉进每一个家长的脑子里。”
他停顿了一下,给赵雨欣消化的时间,接着说:“这句广告词,妙就妙在它的简单。它简单,所以好记。它重复,所以能形成记忆。最关键的是,它精准地抓住了所有家长的痛点——孩子的学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这句话,对任何一个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魔咒。我们不需要明星,因为说出这句话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张晋的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赵雨欣从未接触过的一扇大门。她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张晋话语里那种超乎寻常的自信,却莫名地感染了她。她仿佛能看到,一个母亲在电视机前听到这句话时,会是怎样一种怦然心动。
“我……我还是觉得有点悬。”赵雨欣的声音软了下来,但依然带着一丝挣扎。
“试试,成本不高,不是吗?”张晋笑道。
赵雨欣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好!我信你一次!就按你说的办!”
她刚松口,就听张晋在电话那头轻咳了一声,用一种商量的、甚至带点不好意思的语气说:“那个……赵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广告里不是需要一个妈妈的背影或者侧脸吗?你看……那个‘妈妈’的角色,是不是可以由你来……”
“什么?”赵雨欣的脑子“嗡”的一下,脸颊瞬间烫得像火烧。她几乎是脱口而出:“不行不行!我怎么能行!我不是专业演员,镜头对着我,我连路都不会走了,肯定演不好!”
“不用演。”张晋在电话那头笑得更欢了,“你到时候就站在小演员旁边,看着他,然后露出一个欣慰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就行。自然,真实。再说了,你气质这么好,往那一站,就是个温柔的好妈妈形象。”
这句半是恭维半是认真的话,让赵雨欣的脸更红了,她捏着电话线,心里又羞又窘。
“就当帮我个忙,帮我省点钱。”张晋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这笔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听到“人情”两个字,赵雨欣心里猛地一颤。
她想起了那份押上她所有未来的合同,想起了张晋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那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她明白,这个男人背负着怎样的压力,也明白这份“人情”对他来说,有多重。
心头那点窘迫和抗拒,瞬间烟消云散。
她咬了咬下唇,低声应道:“……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赵雨欣的行动力极强,她建议立刻联系少年宫或者艺术团,搞个正规的海选,挑一个最合适的小演员,确保万无一失。
张晋却直接否决了:“来不及了,广告越快播出,我们就越占先机!”
他挂了电话,直接打车到了电视台门口,拉上还有些发懵的赵雨欣,直奔一个地方。
那是临江市刚开不久的一家演艺经纪公司,藏在一栋老旧写字楼的三层,楼道里光线昏暗,墙皮都有些剥落。
推开那扇挂着“星光经纪”牌子的玻璃门,一个穿着花衬衫、头发抹得油光锃亮的中年男人正翘着二郎腿看报纸。他抬眼皮瞥了他们一眼,见两人穿着普通,不像是大老板,便懒洋洋地问:“找谁?”
“我们想找个小演员,拍个广告。”赵雨欣客气地说。
“哦,”经纪人慢悠悠地放下报纸,吐了个烟圈,“拍什么广告?几十秒的那种?”
“对。”
“预算多少?要什么样的?先说好,我们这儿价钱可不低。”他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显然没把这笔“小生意”放在心上。
当听到张晋报出的那个极低的预算,并且明确表示不要任何名气,只要一个十岁左右、看着机灵的孩子时,经纪人彻底没了兴趣,连屁股都懒得挪一下,只是用下巴指了指旁边的一整面墙。
“照片都在墙上,自己看吧,看上哪个跟我说。”
那面墙上,贴满了各种孩子的艺术照,个个都化着妆,摆着千篇一律的姿势。
赵雨欣看得眼花缭乱,一时间竟不知从何下手。
张晋却不在意经纪人的态度,他的目光如同雷达一般,迅速地从一张张笑脸上扫过。忽然,他的视线停在了角落里一张不起眼的黑白半身照上。
照片上的小男孩,约莫十岁,留着个板寸头,虎头虎脑的,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刻意地笑,而是咧着嘴,露出一口小白牙,眼神里透着一股子藏不住的机灵和淘气,亮得惊人。
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