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高谈阔论
小
大
"好,"秦峰点点头,语气变得更冷,"你们觉得我是在画大饼,那就去试试吧。不过别怪我没提醒你们,给竞争对手打工,这种事我是做不出来的。"
"竞争对手?"马东冷笑了一声,"你们连同一个赛道都不在,哪来的竞争?再说了,就算是竞争对手又怎么样?商业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秦峰被马东的话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但是面子上他不能认输。
"随便你们怎么想,"秦峰重新坐回书桌前,"反正我不会去。我有我的原则。"
马东也不再理他,拉着李兵和赵磊重新围在一起:"别管他了,咱们研究研究怎么准备面试。"
三人凑在赵磊的床边,开始仔细研究那则招聘启事。马东从自己的书桌上拿来纸笔,开始分析可能的面试问题。
"人家要的是总经理助理,肯定不是简单的体力活,"马东一边写一边说,"估计要懂一些管理知识,还要了解他们的产品。"
李兵点头:"对,咱们得把学习机的功能特点都搞清楚,还有他们现在的销售模式。"
赵磊补充道:"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能力和诚意。人家凭什么选咱们,而不选别人?"
三人讨论得很认真,连晚饭都忘了吃。他们翻出自己压在箱底的最好的衣服,在水房里用旧牙刷仔细刷着平时舍不得穿的皮鞋。
那天晚上,三人几乎彻夜未眠。他们分头收集新锐电子的各种资料,把学习机的功能特点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还互相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一遍遍地练习着可能的问答。
而另一边,秦峰虽然表面上在看书,但心里却五味杂陈。他看着那三个为了一个"打工"机会而兴奋不已的舍友,心里既有不屑,也有一丝说不清的失落。
宿舍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泾渭分明。
第二天下午,阳光正好,微风轻拂。
新锐电子专卖店门口,人来人往依然很热闹。不时有顾客提着学习机从店里出来,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马东、李兵、赵磊三人站在店门口,都穿着自认为最精神的衣服。马东穿的是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白衬衫,李兵穿着一套他哥哥留下的西装外套,赵磊则是一件深蓝色的针织衫。
三人紧张地整理着衣领,相互检查着仪表。
"紧张吗?"李兵小声问道。
"有点,"赵磊老实地承认,"不过既然来了,就要好好表现。"
马东深吸了一口气:"走吧,机会难得。"
他率先推开了玻璃门。
"叮咚——"清脆的门铃声响起。
店里依旧忙碌,几个店员正在为顾客介绍产品,收银台前排着小队。三人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一个年轻的女店员注意到了他们,走了过来:"三位是要买学习机吗?"
马东摇摇头:"我们是来应聘的,看到报纸上的招聘启事。"
女店员点点头:"哦,你们等一下,我去叫老板。"
几分钟后,女店员回来了:"跟我来吧,老板在里面等你们。"
三人跟着她穿过热闹的店面,来到后面一个用屏风隔出来的小空间。空间不大,只放着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看起来就是临时布置的面试场所。
桌子后坐着一个人,正低头看着什么文件。听到脚步声,他慢慢抬起头。
那是一张年轻而平静的脸,正是张晋。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眼神很沉稳,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
张晋看着眼前这三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眼神里没有丝毫意外。他记得这几个人,在奖学金答辩的现场,他们就坐在秦峰的身后。
张晋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目光从三份简历上缓缓扫过,最后停在最上面一份:"坐吧。"
马东三人拘谨地坐下,后背挺得笔直,像是三根准备接受检阅的木桩。马东悄悄整理了一下衬衫的衣角,李兵则摸了摸自己的西装外套,赵磊紧紧握着双手,手心已经冒出了汗。
张晋重新拿起最上面的简历,眼皮微抬:"马东?"
马东连忙坐直身体,脸上挤出一个他练习了无数次的笑容:"是,是我。"
"看你简历上写着,在校期间多次组织大型活动,对市场营销有深入研究。"张晋放下简历,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谈谈你的看法吧,如果让你来做这个总经理助理,你怎么帮我把新锐电子的生意做得更大?"
来了!马东心里一阵窃喜,这正是他准备最充分的部分。他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张总,我认为目前新锐学习机的成功,固然有产品本身过硬的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市场机遇和...运气成分。"
他故意顿了一下,观察着张晋的反应,见他脸色依然平静,便更大胆地继续说:"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能只依赖现有的直营店模式。我研究过营销理论,我认为应该立刻着手建立多层级的经销商体系,利用价格杠杆和渠道优势,迅速占领下沉市场。"
马东越说越兴奋,手势也开始配合起来,仿佛他已经不是一个来求职的学生,而是一个指点江山的商业专家:"同时,我们应该推出不同价位的系列产品,形成产品矩阵,收割不同消费层级的用户。比如说,基础版本针对农村市场,降低成本,走量;高端版本加入更多功能,针对城市中产阶层,提高利润率..."
他说的全是书本上最时髦的理论,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听得旁边的李兵和赵磊都有些发愣。李兵暗暗佩服马东的口才,赵磊则更加紧张,觉得自己准备得远远不够。
张晋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桌面上轻敲。那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一种无声的提醒。
旁边的杨斌眯着眼睛,嘴角微微下撇,似乎对马东的高谈阔论不太以为然。
"竞争对手?"马东冷笑了一声,"你们连同一个赛道都不在,哪来的竞争?再说了,就算是竞争对手又怎么样?商业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秦峰被马东的话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但是面子上他不能认输。
"随便你们怎么想,"秦峰重新坐回书桌前,"反正我不会去。我有我的原则。"
马东也不再理他,拉着李兵和赵磊重新围在一起:"别管他了,咱们研究研究怎么准备面试。"
三人凑在赵磊的床边,开始仔细研究那则招聘启事。马东从自己的书桌上拿来纸笔,开始分析可能的面试问题。
"人家要的是总经理助理,肯定不是简单的体力活,"马东一边写一边说,"估计要懂一些管理知识,还要了解他们的产品。"
李兵点头:"对,咱们得把学习机的功能特点都搞清楚,还有他们现在的销售模式。"
赵磊补充道:"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能力和诚意。人家凭什么选咱们,而不选别人?"
三人讨论得很认真,连晚饭都忘了吃。他们翻出自己压在箱底的最好的衣服,在水房里用旧牙刷仔细刷着平时舍不得穿的皮鞋。
那天晚上,三人几乎彻夜未眠。他们分头收集新锐电子的各种资料,把学习机的功能特点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还互相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一遍遍地练习着可能的问答。
而另一边,秦峰虽然表面上在看书,但心里却五味杂陈。他看着那三个为了一个"打工"机会而兴奋不已的舍友,心里既有不屑,也有一丝说不清的失落。
宿舍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泾渭分明。
第二天下午,阳光正好,微风轻拂。
新锐电子专卖店门口,人来人往依然很热闹。不时有顾客提着学习机从店里出来,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马东、李兵、赵磊三人站在店门口,都穿着自认为最精神的衣服。马东穿的是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白衬衫,李兵穿着一套他哥哥留下的西装外套,赵磊则是一件深蓝色的针织衫。
三人紧张地整理着衣领,相互检查着仪表。
"紧张吗?"李兵小声问道。
"有点,"赵磊老实地承认,"不过既然来了,就要好好表现。"
马东深吸了一口气:"走吧,机会难得。"
他率先推开了玻璃门。
"叮咚——"清脆的门铃声响起。
店里依旧忙碌,几个店员正在为顾客介绍产品,收银台前排着小队。三人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一个年轻的女店员注意到了他们,走了过来:"三位是要买学习机吗?"
马东摇摇头:"我们是来应聘的,看到报纸上的招聘启事。"
女店员点点头:"哦,你们等一下,我去叫老板。"
几分钟后,女店员回来了:"跟我来吧,老板在里面等你们。"
三人跟着她穿过热闹的店面,来到后面一个用屏风隔出来的小空间。空间不大,只放着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看起来就是临时布置的面试场所。
桌子后坐着一个人,正低头看着什么文件。听到脚步声,他慢慢抬起头。
那是一张年轻而平静的脸,正是张晋。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眼神很沉稳,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
张晋看着眼前这三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眼神里没有丝毫意外。他记得这几个人,在奖学金答辩的现场,他们就坐在秦峰的身后。
张晋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目光从三份简历上缓缓扫过,最后停在最上面一份:"坐吧。"
马东三人拘谨地坐下,后背挺得笔直,像是三根准备接受检阅的木桩。马东悄悄整理了一下衬衫的衣角,李兵则摸了摸自己的西装外套,赵磊紧紧握着双手,手心已经冒出了汗。
张晋重新拿起最上面的简历,眼皮微抬:"马东?"
马东连忙坐直身体,脸上挤出一个他练习了无数次的笑容:"是,是我。"
"看你简历上写着,在校期间多次组织大型活动,对市场营销有深入研究。"张晋放下简历,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谈谈你的看法吧,如果让你来做这个总经理助理,你怎么帮我把新锐电子的生意做得更大?"
来了!马东心里一阵窃喜,这正是他准备最充分的部分。他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张总,我认为目前新锐学习机的成功,固然有产品本身过硬的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市场机遇和...运气成分。"
他故意顿了一下,观察着张晋的反应,见他脸色依然平静,便更大胆地继续说:"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能只依赖现有的直营店模式。我研究过营销理论,我认为应该立刻着手建立多层级的经销商体系,利用价格杠杆和渠道优势,迅速占领下沉市场。"
马东越说越兴奋,手势也开始配合起来,仿佛他已经不是一个来求职的学生,而是一个指点江山的商业专家:"同时,我们应该推出不同价位的系列产品,形成产品矩阵,收割不同消费层级的用户。比如说,基础版本针对农村市场,降低成本,走量;高端版本加入更多功能,针对城市中产阶层,提高利润率..."
他说的全是书本上最时髦的理论,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听得旁边的李兵和赵磊都有些发愣。李兵暗暗佩服马东的口才,赵磊则更加紧张,觉得自己准备得远远不够。
张晋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桌面上轻敲。那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一种无声的提醒。
旁边的杨斌眯着眼睛,嘴角微微下撇,似乎对马东的高谈阔论不太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