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他们不是疯了

“陛下适才所问,老臣实在难以回答,毕竟天威难测,陛下所思所谋,岂是臣这等愚陋之人能了解的!”

“崔卿言重了,既然崔卿不愿说,那朕便换个问题,北方战事此时己然胶着,崔卿觉得我大周能否夺回幽州蓟州呢?”

“陛下英明睿智,自有决断!”

“朕是有决断,但朕现在问的是崔卿你啊……崔卿觉得呢?”

“回陛下,老臣乃文官,素不知兵,此事……”

“又不是让老大人去带兵打仗,只是让你凭感觉说一下你对这场战事的看法而己……”

雒阳,紫薇宫,九洲池。/鸿\特~小\说^王′ ~首,发_

武皇己经不在了,现在的皇帝是天佑皇帝,这也就代表着此时紫薇宫的一切都属于李玄私有。

瑶光殿的暖阁中,李玄正和崔家那个老头对弈。

李玄看上去很淡定,而崔正玄却是有些惴惴不安。

因为武皇晚年对北方门阀大清洗的事情,几大家族和皇室的关系那是真的不算好,再加上李玄上位前有意偏袒江南世家,这就让北方这些家族和皇帝的关系更加不好了。

可是上次就是战是和一事,李玄和稀泥,定下了先打再和的战略,没有公开偏袒江南世家,这就让崔正玄这些北方世家有些诧异了。

而今天,李玄竟然突然召见他,这让被皇室打压了快一百年的崔家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皇帝……

到底想干嘛?

崔正玄此时满心疑惑,他不理解这位陛下到底是要做什么,所以他每句话说的都很谨慎。

“崔卿不必担忧,朕只是随便问问,卿大可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李玄落下一子后,语气平和地说道。!w.6¨1+p`.¢c.o′m¨

崔正玄想了想,转变态度:“陛下既然这般问,臣……委实不敢欺君,依臣愚见……北疆一战,我大周想要夺回幽蓟二州,恐怕……恐怕有些困难!”

他没有再推脱,但他说的也同样委婉。

对此,李玄满意地点了点头:“崔卿言之有理!”

李玄顿了顿,随后又补充:“只不过崔卿还是有些放不开啊,这种事其实没必要说的这般隐晦,毕竟此时满朝上下无论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大家都清楚……

这场战争根本就打不赢。

蓟州那边儿先不去说,幽州作为我大周北境第一重镇,城高墙厚堪称举世之最,哪怕大乾当时有火炮之利,再加上有他们长公主坐镇,举国百姓支持,军心士气高涨到了极致,却也依旧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拿下幽州,

现如今轮到他们坐拥地利,以逸待劳,再加上大乾军之精锐,我军想要叩关,谈何容易?”

李玄又落下一子,然后从棋盘上拿走了崔正玄的几枚棋子,看着李玄的棋路,崔老头也是满心不解。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所以啊,此次我军攻城,除了徒增战损之外,怕是不会有什么战果了!”

李玄虽然不甘心,但最终他依旧是这般轻轻叹了口气。

“陛下圣明!”

对于皇帝的清醒认知,崔老头先是恭维了一句,而后又问:“陛下既然早知结果,又何必……”

这次攻城,必然会消耗国力,无论是将士还是物资,必然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皇帝脑抽了,那这还能解释得通,可是皇帝明显很清醒啊!

“何必图耗国力是吧?”

“臣不敢!”

“你说的本来就是事实,有什么不敢的?不过此番攻城,我军损失惨重纵然是事实,可大乾难不成就毫无损失?”

李玄轻声一叹:“说到底,这战端一起,苦的还是黎民百姓啊。′求¢书,帮~ +勉/费/阅^黩.”

“陛下?”

崔老头现在是真的懵了,他不明白皇帝到底要干嘛,明明是他犯贱挑起了这场战争,可现在他又一副悲天悯人的嘴脸,似乎真的在为那群无辜者哀悼。

妈的,皇帝不会疯了吧?

“这一战结束,无论胜败如何,大周大乾都要必须要休战,要不然百姓的负担就太重了!”

李玄看着崔老头:“届时,和谈之事,就要拜托崔卿了!”

听到这话,崔正玄脑子嗡的一下就炸了,看着皇帝那忧国忧民的神情,崔老头突然有种被坑的感觉。

我日,这尼玛怎么去谈?

战场上打不赢,指望他去谈判桌上翻本吗?

就这种事他根本就谈不赢好吗?如果他上了谈判桌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他谈不拢,皇帝趁机找他麻烦,要么他屈辱的谈拢,然后遗臭万年。

妈的,皇帝这是要逼死他啊!

“崔卿不必忧虑,这件事朕自有安排,绝不会让你崔家吃亏的。”

“臣,谢过陛下!”

“今日之事,你知朕知,战争未结束之前,不要外传。”

“臣明白!”

“嗯,这一子,落这里如何?”

李玄突然落下一子,看着那

颗棋子的位置,崔正玄眼都瞪大了。

“陛下,落子此处,那可就……”

棋盘之上,李玄两处白棋己经被崔老头的黑棋包围,若是此时去救或许还有活路,但李玄在尝试营救后,却是果断放弃了它们。

就目前情况来看,少了这两处棋,李玄在棋盘上登时就要陷入下风,甚至有可能满盘皆输,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

李玄虽然不是国手,但皇氏子弟类似对于棋艺还是有所涉猎的,所以崔老头不理解李玄这自杀式的棋路。

“这两处白棋己无活路,若是死保代价太大,朕尝试去救己经是仁至义尽,但朕不能为了他们就放弃整个棋局啊!”

李玄语气幽幽:“与其死磕硬碰,不如换个办法,反正有些事,也不局限于一地。”

崔老头听的似懂非懂,但他清楚皇帝绝不是在说这盘棋,这个年轻的皇帝怕是又有了什么算计。

两人慢慢的落子,丝毫不在意时间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突然有宫人送来了一份奏疏,李玄接过来看完后,顿时眉头紧皱,而后面无表情的把奏疏递给了崔老头。

“崔卿出身崔家这等豪门大族,想必甚是知礼,不如为朕参谋一二,看看这奏疏……朕该怎么批!”

崔老头恭恭敬敬的接过来,大致看完后顿时也是眉头紧皱。

“国子监不知道今年的情况吗?他们怎么会在这时候要求拨放留学生的物资,还申请额外津贴?他们想干什么?”

在这个时代,抛开那个异数大乾不算,大周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帝国,所以周边儿小国都纷纷送来使者,以及留学生。

作为天朝上国,大周对这些蛮夷之地来的人很是宽容,并没有因为他们活的跟畜牲似的就虐待他们,反而是以礼相待,在经过礼部审核批准后,容许他们进入大周官学国子监读书。

而这群人的衣食住行也都是由大周官府负责,一般来说他们都被安排在鸿胪寺下辖的西方馆,当然在报经官府批准背后,他们也可以自行租房。

一般来说留学生的事儿不会上达天听,关于他们每个月的粟米,铜钱,盐,布匹,一般都是国子监向户部申请,然后户部审核之后从太仓和少府监划拨物资过去。

这类申请一般由国子监、礼部主客司,以及户部三个部门按流程审批,通过,拨付就可以。

根本没必要把事情闹到日理万机的皇帝那里去,而皇帝老爷也仅是通过奏抄或年终财政报告清楚钱花在哪儿就可以,当然数额特别大的除外。

这是一首以来的成例,从太宗朝就是如此,李玄这儿自然不例外。

而这一次,因为连续战争,户部那儿财政压力也是有的,再加上国子监申报理由确实扯淡,所以就送到了皇帝这儿。

“还有这,什么叫我大周学子比较抗冻,各国留学生体质与我大周学子不同,所以要优先拨放冬碳费?

留学生是他们亲爹?我大周学子不是人?”

崔老头此时也是气的无语:“他们疯了吧?”

“他们不是疯了……”

李玄手指轻扣棋盘,最后叹息:“他们是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背多了……”

崔正玄疑惑抬头看向皇帝:“陛下此言何意?”

“呵……崔大人没背过王维的诗吗?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在崔正玄不解的目光中,李玄慢慢开口;“这诗背的多了,那就是想死了!”

皇帝的声音平静,但却让崔正玄浑身一颤,很明显,皇帝这是要杀人。

李玄笑着问:“这话是不是很有意思?”

“朕也这么觉得,上次大乾齐王来出使的时候,他教朕的,他说,这是大乾皇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