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奸臣余孽

夜幕如墨,浓稠地笼罩着大地。熊熊火光在断壁残垣间肆意跳跃,像一头头愤怒的猛兽,张牙舞爪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投下斑驳扭曲的影子。林深静静地站在焦黑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刺鼻的烟火气息,脚下的泥土还带着战火过后残留的余温,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经历的那场惨烈。

林深身着一袭深蓝色长袍,衣角在夜风中轻轻飘动。他身形挺拔,面容冷峻,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与思索的光芒。此时,他弯腰缓缓捡起一块布料碎片,那布料在火光的映照下,隐隐泛着微光。他的指尖轻轻摩挲着布料的边缘,触感细腻而顺滑。那绝不是普通的麻布,织纹细密如同蛛网,针脚整齐好似列队的士兵,显然是出自官府织坊的精良之作。

“大人。”小周迈着快步匆匆走来,脚步带起些许尘土。他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几片从废墟中仔细翻出的纸张残角,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气喘吁吁地说道,“这些是匿名信剩下的部分。”

林深伸出修长的手指,接过那几片纸张残角,动作轻柔而谨慎,仿佛握住的是解开谜团的关键钥匙。他凑近火光,专注地凝视着,只见纸面泛黄,纹理光滑,质感与市面上流通的普通纸张截然不同。他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锐利,心中已然有了猜测——这种纸,只有宫中或是高官府邸才有资格使用。

“把这块布拿去化验。”林深低声吩咐,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要知道它来自哪家织坊。”

小周连忙点头,刚转身准备离去,却被林深叫住。林深目光炯炯,盯着小周说道:“还有,查清楚这封信是从哪里送进来的。”

夜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灰烬,如黑色的幽灵在空气中飘荡、消散。林深望着眼前这片满目疮痍的狼藉景象,眉头越皱越紧,忧虑之色爬上脸庞。火势虽已被奋力扑灭,但军营遭受的损失极为惨重,粮草化为灰烬,器械大多焚毁,一片破败不堪。更糟糕的是,士兵们人心浮动,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往日的昂扬斗志消失殆尽。

他深知,这绝非一次单纯的纵火事件。

——这是敌人的试探,也是无情的警告。

两日后,织坊调查终于有了眉目。

小周急匆匆地走进营帐,手中紧紧握着记录,满脸兴奋地说道:“回禀大人,这布料确实是李崇安府上的定制款。”他一边说着,一边翻开记录仔细查看,“这家织坊过去专为朝廷供料,声名远扬,后来战乱频繁,局势动荡不安,便只接熟客生意,尤其是几位旧朝老臣。”

“李崇安……”林深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神微微一沉,仿佛有一层阴霾笼罩其上。他陷入回忆,李崇安曾是安史之乱后被清算的一批旧臣之一,因勾结叛将、私通敌国的罪行而被罢免官职。原本以为他早已淡出朝堂,销声匿迹,没想到竟藏身在这附近,暗中蠢蠢欲动,谋划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派人盯住他的府邸。”林深语气平静,然而话语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意,犹如寒冬的冰霜,“我倒要看看,这位‘旧臣’到底想做什么。”

三日后的清晨,天色尚未破晓,城东一处废弃驿站外,几个挑担卖菜的商贩正缓缓靠近。他们步伐缓慢而沉稳,脸上带着寻常百姓的质朴与憨厚,然而眼神中却不时闪过警惕的光芒。其实,他们是林深精心安排的人,伪装成小贩,实则暗中监视着驿站的一举一动。

驿站门口站着两个壮汉,他们身形魁梧,神色警觉,目光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神秘的禁地。不多时,一辆马车缓缓驶入,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马车的帘子掀开一角,露出一张苍老却锐利的脸庞,眼神中透着狡黠与阴鸷,正是李崇安。

“来了。”林深低声自语,他隐藏在一处阴暗的角落里,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那辆马车。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地继续观察,等待着揭开真相的时机。很快,一名身穿青袍的男子从另一条小路悄然进入驿站,脚步轻盈而敏捷,仿佛融入了黑暗之中。两人对视片刻,眼神中似乎传递着某种默契,随即一同走入屋内。

林深轻轻示意手下记录他们的对话内容,自己则小心翼翼地靠得更近了些,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谨慎,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暴露自己。屋内传来低沉的声音,虽然模糊不清,但字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林深的心头。

“金使那边怎么说?”一个声音问道,语气中带着急切与期待。

“他们答应了,只要我们在汴京制造混乱,他们会配合从北面进攻。”另一个声音回答道,声音中透着一丝得意。

“好……那就按计划行事。”

林深心头一震,果然不出所料。这个李崇安不仅勾结金人,妄图借助外敌之力,还想借机引发内乱,里应外合,彻底瓦解宋军防线,其用心之险恶,令人发指。

他正欲再听下去,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

“有人来了!”有人低声惊呼。

林深迅速退回阴影中,心跳陡然加快,紧张的情绪弥漫全身。只见驿站门前突然多出几名黑衣人,个个神情肃杀,宛如来自地狱的使者,手中握着锋利的刀剑,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

“快撤!”林深低声命令,声音低沉而果断。

众人迅速分散撤离,动作敏捷而有序。林深最后一个离开,他回头看了眼那座破败的驿站,心中已然明了。这场阴谋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回到军营,林深立刻召集亲信,营帐内气氛紧张而凝重。

“我们要掌握证据。”他目光坚定地环视众人,声音洪亮而有力,“必须让所有人看清李崇安的真实嘴脸。”

“可他是旧朝大臣,即便有嫌疑,也不能轻易动手。”一人迟疑道,眉头紧锁,面露担忧之色。

“我知道。”林深点头,表情严肃而冷静,“所以,我们要让他自己跳出来。”

他拿出一枚令牌,递给身旁的小周,眼神中充满信任:“你去联络兵部,就说有一份紧急军情要呈递枢密院,务必安排一场公开的会议。”

“你是想……引蛇出洞?”有人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不错。”林深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既然他想演戏,我们就陪他演一出。”

数日后,朝中召开临时军议。

宫殿内金碧辉煌,大臣们身着华丽的官服,齐聚一堂。李崇安受邀出席,一身素袍,神态从容淡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脸上还带着虚伪的笑容。

林深坐在席位上,静静地看着他步入会场,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犹如寒芒闪过。他在心中暗自警惕,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揭露李崇安的罪行。

“各位大人。”李崇安拱手作揖,姿态优雅,声音洪亮,“不知今日召集,所谓何事?”

“自然是为近日京城发生的纵火案。”一位官员开口,语气严肃,“此案牵涉甚广,陛下震怒,命我们彻查。”

“哦?”李崇安微微一笑,笑容中却透着一丝不屑,“那不知可有线索?”

“有。”林深起身,声音清朗,气势逼人,“就在昨夜,有人目睹李大人与一名身份不明之人密会于废弃驿站,且交谈内容涉及金国使节。”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惊讶与怀疑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崇安。

李崇安脸色不变,只是淡淡一笑,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慌乱:“林大人怕是误会了。那位是我多年故交,只是叙旧罢了,谈不上什么金国使节。”

“是吗?”林深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件,眼神坚定而自信,“那这封信,又该如何解释?”

他将信展开,上面赫然是李崇安的笔迹,内容直指金国将领,约定攻城日期,铁证如山。

“这……”李崇安瞳孔微缩,终于变了脸色,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绝望。

“李大人。”林深缓缓走近,眼神冰冷如霜,“您若现在认罪,或许还能保全家人。”

李崇安冷笑一声,心中涌起一股疯狂的念头。他猛地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恶狠狠地直刺林深胸口,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林深早有防备,反应迅速,侧身一闪,动作敏捷如豹。他反手抓住对方手腕,用力一扭,只听见“咔嚓”一声,李崇安的手腕被扭断,匕首落地,发出清脆的声响。

“拿下!”他一声令下,守卫们如猛虎般蜂拥而至,将李崇安死死按住。

李崇安挣扎无果,最终被押下,临走前冷冷一笑,声音中透着威胁:“你以为这样就赢了吗?你根本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人在等你犯错。”

林深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然而,就在林深以为事情会按照计划顺利推进时,意外却接踵而至。负责记录驿站对话的手下突然失踪,所有关于李崇安勾结金人的关键证据竟然不翼而飞。朝堂上,一些大臣开始质疑林深的调查结果,指责他诬陷旧臣,居心叵测。李崇安的党羽们也趁机煽动舆论,试图混淆视听,局势变得越发复杂和危险。

林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阴谋漩涡之中,每一个方向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他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案件,怀疑内部是否有奸细泄露了消息。可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一时之间竟无从下手。

与此同时,金国方面似乎察觉到了异样,边境的局势愈发紧张,金兵频繁调动,大有随时进攻之势。朝廷内部也因此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安抚李崇安及其党羽,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另一派则支持林深继续彻查,坚决打击叛国行为。双方争论不休,朝堂之上剑拔弩张。

在这关键时刻,林深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信件内容简单却让他震惊不已:“想救你家人,就停止调查。”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立刻派人去保护家人,然而却发现家人已经不知所踪。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焦虑笼罩着他,他不知道敌人究竟是谁,下一步又会使出什么阴险的手段。

就在林深焦头烂额之时,一位神秘人物出现在他的面前。此人自称是李崇安案的知情人,掌握着关键证据,但要求林深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肯透露。林深心中充满了疑虑,不知道这个人是敌是友,但为了查明真相,救出家人,他不得不冒险一试。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深逐渐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庞大阴谋集团,这个集团不仅涉及朝廷内外众多官员,甚至与金国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崇安不过是他们抛出的一颗棋子,用来试探朝廷的反应。真正的主谋还在暗处,冷眼旁观着一切,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林深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生死较量。他能否在重重困境中找到突破口,揭开阴谋的真相,救出家人,保卫国家的安全?而那个神秘人物又会提出怎样的条件,他又该如何抉择?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仿佛被一层厚重的迷雾所笼罩,让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