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剿杀全能教
闻封恢复的很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臣以为,陛下并没有完全被控制,正是因为陛下时而清醒与蛊虫对抗,才能让陛下受到的损伤要远远小于其他人。”
殿内燃着淡淡的香,龙榻周围并没有十分多的宫女,唯一一个忙碌的居然还是这几天代为出面处理丞相事务的长公主。
闻封半靠在龙榻上,手里拿着闻笙搬过来的奏折,听到太医说的话也只是点点头:“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等一下。”闻笙回过头,把手里拿着的方子递给太医:“这是白若何根据皇兄的身体调整的方子,你研究一下,看看对和皇兄症状差不多的人有没有参考。吩咐一下太医院,现在皇兄的药要时不时调整剂量,都仔细些。”
“是。”
太医接过方子退出寝殿。
“笙儿,坐下来休息吧。”
闻封放下奏折,看了一眼闻笙。
这几天闻封都没有再上朝,以往朝中事务都是由丞相把控,如今丞相落狱,自然都落在了闻笙的头上。如今她又是要处理朝中之事,又不放心闻封,几乎每天都要来一趟。
闻封想到自己这一险招下去的后果,脸色就有些发沉。
如果不是笙儿,他恐怕很难只牺牲这些就翻盘。
这一次是他大意了——他从未想过内鬼居然是丞相。
“皇兄才要好好养身体,我一点都不累。”
闻笙说不累是假的,这几天一堆事情等着她处理,首先就是丞相一案的清算。如今国师被杀,丞相被抄家,朝中所有潜伏的暗棋全部被连根拔起,连晏无恨都被召回,整个梅花司全部都投入进去了。
而梅花司抽了手,正在调查的忠和王和楚家的事情也暂停——不用查了,闻封已经醒了,这件事问他就可以。
宋引玉被闻笙从丞相案抽了出来,开始跟进全国通缉全能教的进度。宋引玉对朝堂之事不感兴趣,但是托天宝楼的福,他在江湖上却是很能说得上话。作为慷慨的金主,宋引玉发布的追杀令,敢接的除了杀手组织,还有很多江湖帮派。
以往这些帮派做事不会如此大张旗鼓,但现在闻笙有意合作,官府这边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消息放出去后,江湖中许多帮派也加入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已经隐世的再度出山。
随着闻封的蛊毒一解,闻笙也不再玩所谓的圣女游戏,直接下令,全面抓捕所有全能教人,信徒一律抓起来,暂作关押。监国署配合做被洗脑的信徒的思想工作,每天上课,还要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允许出去。
这几天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皇兄我知道你已经好了,但是就算是做戏也要做全套。全能教抓捕令已经颁下去,皇兄作为被控制的人,若是这么快就好了,恐怕不能服人。”
闻笙把闻封蠢蠢欲动的身体按下去,给他盖好被子,“我们的态度越强硬,就代表全能教越危险。到时候中原其他国家要不要加入我们,就得掂量掂量了。”
公开自己被控制这件事是闻封自己要求的,其实按照闻笙他们的想法是不要公开,但是闻封以身入局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监国署协同梅花司大理寺,还有最近加入进来的远征将军,一起商量出来了这个结果。
既然要公开那就利益最大化,皇帝被控制了,全能教就必须要承受来自大燕的雷霆震怒。尤其是闻封还不是个「仁君」,他清醒后大燕境内的全能教只会迎来更恐怖的生命危机。
现在大燕首先站出来与全能教为敌,这也间接说明了全能教幕后的人要么就隐藏一辈子,要么就直接站在大燕的对立面。
有一个人出来,其他人就好说了。
现在的大燕比不上从前,但是现在的大燕也比前几任帝王统治下的大燕要强硬许多。闻笙赌的就是阜歌不敢正面硬刚的态度。
只要他们不敢和大燕为敌,那他们就只能咽下这个亏,带着全能教离得越远越好。
——这还是大燕不打算联合中原其他国家追杀的最好结果。
一旦公开了阜歌和全能教的关系,到时候中原国家联手的话……恐怕这就不是阜歌承担得起的后果了。
诚然全能教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在别的国家已经有了不少信徒和成果,但是总有不信的人,也总有想要把这些蛀虫赶出自己国家的人,这些人只要能接触到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所以,现在闻封表现的越衰弱,等阜歌太子来燕的时候,闻封的反击就会越强。
兄妹俩都想到了一起,双眼一对上,杀机四溅。
丞相案轰动了整个大燕。
梅花司抄家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大理寺开始审理丞相案,朝廷内再一次洗牌,曾经权势滔天的人一朝落马,许多人才意识到,京城又又又变天了。
在兵荒马乱之际,又是剿杀国师的功臣,又是清算丞相的主推手,如今又代替闻封几次料理朝事,闻笙已然彻底改变了大家对她的印象,从一个不受宠的草包到武力值逆天的冷酷长公主,再到如今实权在手手段了得的监国,再多的不服也变成了佩服。
而她发出对全能教的剿杀令,也让暗处观察的全能教彻底幻灭。
被摆了一道!
此时闻笙正站在青莲的小院子里。
这里早已经人去楼空。
自从剿杀令一出,京城所有的全能教教徒非死即伤,但是青莲毕竟是道长,总有自己的法子逃脱。
“殿下,青莲还要继续查吗?”
风雨站在闻笙身后,他看不清闻笙的表情。自从的闻笙进了屋子里又出来后,他总感觉她哪里不对劲。
闻笙回过神来:“继续查。”
说完她抬脚离开小院子,那间被带上的门里桌案上,消失了一封放了许久的信。
“殿下接下来去哪里?”
闻笙坐上马车,微微合上眼睛:“去大理寺。”
金铃马车悠然远去,飞鸟掠过长空,笼罩在大燕的白色虫子终于缓缓崩裂,生机从各地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