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雾锁桥头村
梁红英一听,二丫头这话真不中听,满带着火药味儿,好像对自已很有成见。她心想,自已和二丫头虽有照面,却从没直接冲突过——就是在大帅府门口对过面,我也没为月红的事揭穿她,她自然也不知道我了解她的底细。
梁红英就纳闷了:她这股火气是冲谁来的?忽然她明白了,未必是二丫头恨我,怕是有人在背后撺掇。她想起确实曾为曹月红的无罪,在大帅府和大帅及那孙参谋他们辩论过,可当时二丫头不在场,对此毫不知情。看来,二丫头对我的态度,很有可能是源于三太太给她的使命。
这么一想,梁红英反倒没往心里去,只当对方嘴硬。凭二丫头的本事,还威胁不到我。再说看在妹妹雨彤的份上,她也犯不着和这些小喽啰计较,所以只是浅浅一笑,点了点头,还关切地问大丫头:“到底为什么?她们要强迫雨彤跳舞?这不合情理呀!”
大丫头走过来,客气地说:“二小姐,以前我们都是府里的丫头,我受了伤一直没回府,如今您成了曹家二小姐,真让人羡慕。”见梁红英点头等着下文,她继续解释,“村里有个大户的儿子不安好心。恰巧雨彤衣服破了,想找身衣服换上,他们正准备唱歌跳舞,这个阔少爷过来说,他们有套民族服饰,按习俗只有跳舞的人才能穿,穿上就得跟着跳舞。雨彤急着换衣服,就答应了。”
梁红英追问:“那当时你们没说后面有土匪追吗?”
大丫头跺着脚道:“怎么没说?他们说‘没事,保证你们安全’!”
二丫头接过话:“可不是嘛,人家还真保证了安全,土匪果然没往村里来,谁知道咋回事。”
雨彤插了句:“跳舞的伙伴让我闻竹筒里的草味,倒挺清香,就是不喜欢,太臭。”
正说着,周围的人又拿起竹筒往鼻子上凑,还有人递过来给梁红英。梁红英闻了,轮到雨彤时,她却摇头拒绝。同行的两个男队员乖乖照做,大丫头和二丫头也不喜欢这味道,三人一同拒绝。
梁红英心里清楚,这味道怕是不能少,不闻久了或许会中毒,赶紧劝雨彤:“妹子,还是闻闻吧!对你没坏处,姐姐不骗你。”她只劝雨彤,对其他人懒得理会。
雨彤听话地嗅了嗅,脸上立刻露出难受的表情。这气味虽不好闻,效果却明显,梁红英只觉呼吸通畅。而大丫头、二丫头没闻,脸色已经有些发白。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走过来,梳着油亮的大背头,身穿绸面马褂,胸前挂着怀表,手指戴两枚大金戒指,脸上油光锃亮,一笑就透着让人讨厌的骄傲。他色眯眯地看着雨彤:“妹子,我说保你安全,现在信了吧?”
话音刚落,有人跑来说:“方少爷,那人被打死了!”
方少爷脸色一暗:“真死了?死就死了吧,土匪混蛋我也没办法,跟大家没关系。我就纳闷,他们这次怎么敢跑这么近,就不怕中毒吗?”
梁红英一听他姓方,看穿着和神气,便知是村里那位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她问旁边的大叔:“这位方少爷是什么来头?说话挺管用啊!”
大叔连忙说:“可不是嘛,这是我们桥头村最有钱的大户。看样子少爷看上你妹妹了,她要是能嫁到方家,那真是烧了八辈子高香,享福喽!”
这话一出,梁红英脸色立变。大叔声音不小,像是故意让方少爷听见,方少爷听得眉开眼笑,雨彤却涨红了脸:“说什么呢?我才多大,拿我开玩笑?不安好心,我可不干!”
大丫头和二丫头立刻警告,二丫头瞪着大叔:“你活得不耐烦了?敢对我们小姐无礼,小心我宰了你!”
这话惹了祸,村里的小伙子们闻言呼啦一下围上来,连同行的两个男队员也受了连累。年轻人撸胳膊挽袖子,眼看就要动手。方少爷在一旁沉默不语,表情古怪,不支持也不反对。
众人本以为占了上风,没料到二丫头、大丫头和那两个男子伙伴同时从腰里抽出手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他们,顿时把这群人吓傻了。他们多是老实农民,有些在方家做工,手里没武器,面对枪支只能认怂,连忙摆手:“别动手!我们开玩笑呢!来者是客,快让开!”
方少爷这才虚张声势地喊了句:“别胡闹快撤下!”众人借坡下驴,赶紧退下。梁红英没出手,知道这些人奈何不了雨彤,但她觉得此地不宜久留,方少爷没安好心,便对几人说:“趁土匪没进来,咱们穿过村子赶紧走,绕道回卧龙镇。”
雨彤等人都同意,方少爷却指着雨彤喊:“姑娘要走,衣服得留下!”
“????!”二丫头朝他脚边开了两枪,吓得他抱头蹲在地上。梁红英从怀里摸出十块大洋扔过去:“买你这身衣服够了吧?”
方少爷根本瞧不上这点钱,缓缓站起:“穿走吧!可我告诉你们,土匪在外边等着呢!离了村子,你们未必能活着回去。”
梁红英走到村口观察,果然见土匪散开,把村子围了起来。她知道土匪有枪,硬碰硬自已没问题,就怕护不住雨彤。虽说是三太太的女儿,她觉得这个妹妹比她母亲强多了,我们两个都姓曹,同是曹家后人,为这份姐妹情我也要尽到责任。为了众人的安全稳妥,她便听了方少爷的建议:“要不咱们等天黑再走,借夜色突围。”
二丫头哼了一声,没说话,真让梁红英恼火。方少爷一听正中下怀,乐颠颠地要带他们去休息。梁红英本想在村口蹲会儿,可雨彤孩子气,想去好地方歇着,大家只好跟着。
走了几步,梁红英想起那竹筒,回头问大叔:“还有没?给我一个。”大叔迟疑了一下,又从怀里掏了一个递给她。
一行人跟着方少爷和他的两个随从,曲曲折折来到一座气派的大宅子。门口摆着两个麒麟,神态威武,嘴里叼着玉石珠子,一看就是有钱人家。方少爷得意地在前头领路,引着众人进了朱漆大门。
进到院子里,他们发现大院里燃着一大堆树枝。树枝没起明火,冒出来的全是浓烟。
梁红英推测,方家这是在释放醉人的烟雾。她心想,幸好向那位大叔要了个竹筒子,要不然一会儿得不到解药,我们几个可就遭殃了!
看到这浓烟,梁红英情不自禁地拿出那个竹筒子,扒开闻了闻。其实现在时间还不到,过一会儿再用也没关系,可她还是闻了闻,做好预防,又把竹筒收好,想等会儿给大家闻。
就这样,他们被领进了一个大客厅。这厅堂真是豪华,奇花异草、珍玩古董到处摆放,连帷幔上都绣着金丝。
梁红英赞叹了一声:“好厉害的方家!这是什么买卖,生意如此好?”她见一个小丫头托着茶盘送茶水,就拉住她问道:“小妹妹,告诉我,你们方家在这里做的什么买卖?”
小丫头点了点头,笑着说:“方家是卖酒的商户,在省城也有买卖摊子。”
梁红英一听,原来是同行。她暗自思忖,不知道他家自已造不造酒,要是造酒,和曹家还是竞争关系呢!
方少爷招呼大家坐下后,趾高气扬地开始“演讲”:“我们方家可是远近闻名的大户,除了和曹家不能比,你说说卧龙镇周围哪家能和我们比?多年来,我们这里也没受过土匪骚扰,所以这些年,我们方家成了和曹家鼎足而立的大户。只要进了我们方家,那可就是富贵享不尽了!”
雨彤一听就不爱听,哼了一声说:“你们爱是什么大户就是什么大户,别和曹家比!”
梁红英一听,暗道不好,这个妹妹太随性,可别让她多说漏了嘴。如果方少爷对曹家不怀好意,贸然袒露身份,岂不是落入他们的圈套?她赶紧喊了一声:“雨彤,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
雨彤挺机灵,一听就明白姐姐的意思。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这道理她虽年纪小,却也懂,于是立刻闭了嘴,不再言语。
方少爷一看雨彤,两眼就冒光。他的目光不仅在雨彤身上打量,还时不时瞟向梁红英,大概是觉得梁红英也是一顶一的漂亮,忍不住开口道:“太好了,太好了!想不到突然来了这么几位大美女,真让我家蓬荜生辉。这么多年,我也没见过一两个长得像你们这么漂亮的姑娘。”
他说这话时,毫无避讳,显然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想法。那副欣赏的表情,看了真让梁红英恶心。
她长出一口气,又把竹筒子凑到鼻子上闻了闻,一股清新之气透入肺腑。
姓方的看到她在闻竹筒里的东西,突然眉头一皱,回头对那个丫头说了几句什么。过了一会儿,丫头端着一个茶盘上来,茶盘里放着十几个竹筒子。
方少爷开口道:“大伙看到刚才外边冒烟的那堆东西了吧?那种植物冒出的烟,对人有迷醉作用。所以我请你们一人拿一支解药。”他指了指身后的茶盘,又看向梁红英,“这位漂亮小姐姐,你刚才拿的那支,可能是从别人手里要的,那药怕是过了期,马上就不顶用了。你还是换一支新的吧!”
说完,小丫头就端着茶盘先走到梁红英跟前。
梁红英心想,听人劝,吃饱饭,她也不懂其中的门道,便把自已那支拿出来,放到小姑娘的茶盘上,又从中取了一支新的,放回自已口袋里。其余的人也都陆续拿了一支。
梁红英小心翼翼地打开新竹筒看了一眼,里边果然塞满了药草。她没再用鼻子闻,直接盖上装了起来。这下她才放了心,免得没遇土匪,先被烟雾迷晕,丧失了主动权。
等小丫头端着茶盘出去后,姓方的又开始大肆“演讲”:“我今年二十五岁了,到现在还没娶上媳妇。不是我没这条件,就是三个字——看不上!谁家的姑娘不想送到我们方家?谁进了我家,不是像进了天堂?可我就是看不上她们家的闺女。”
说到这儿,他呵呵呵地笑起来:“我也不避讳,也不隐瞒。首先,我发现这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穿上我们村的民族服饰,那就更是美极了。”这小子指的是曹雨彤,看曹雨彤时两眼冒光,那神情,真有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吹跑的感觉。
曹雨彤一听,立刻瞪起眼,呼呼地喘着气。
方少爷又把目光瞄向梁红英,伸了个大拇指说:“这位姐姐也是绝代佳人,和你这个妹妹不相上下。我就算大言不惭,劝你们两句,无论是谁留在我们方家,我保你们以后享清福。要愿意,两个都留下,我也照单全收!”
唰地一下,他又把目光扫向二丫头和大丫头,“至于这两位姐姐,我还真就看不上。你们的长相和人家这两位比,那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这话气得二丫头鼓着腮帮子骂道:“去你娘的!少说这屁话!你再敢乱说,我开枪毙了你!”